今日张家屯花生米价格(张家屯乡肆分)

蒲河是辽宁省沈阳市的重要水系之一,辽宁省蒲河中游附近种植有大面积的水田。来到蒲河旁的辽中区刘二报镇蒲河村,只见金黄的稻穗弯下腰,小螃蟹在稻田里爬行觅食,蒲河村的稻谷蟹养殖基地生机勃勃。这个基地是蒲河村加强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项目。由村党组织创办的合作社经营。

2021年,蒲河村与盘锦河蟹商会合作,从农户手中流转了54亩土地,开展稻田养殖河蟹的实验。结果发现,不仅水稻产量没有下降,而且螃蟹的产量和质量也和盘锦地区一样好。年底,村党支部创办了普和曼乡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了300多亩土地,8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建起了蟹田水稻和螃蟹养殖基地。

“今年村里将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基金50万元投入合作社。村民会以土地作价的形式投资,收益按投资比例分配。预计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此外,集体还有资产承包的收入。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将达到20多万元。”蒲河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国说。

去年9月,沈阳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将发展目标按年量化到各区、县(市),以专题学习、实地观摩、会议调度等多种形式,每月持续督导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70%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截至2021年底,沈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到3.6亿元(每村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384个集体经济净收入(即经营收入+承包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费用)为零。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754个,比上年增长60.7%。村级组织

它是人类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战斗力尤为重要。沈阳从政治上提高村干部待遇,提供经济保障,严格监督履职情况,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马是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岭村党支部书记。他一有空,就钻进大棚里,每天都在想大樱桃是怎么在村里的集体大棚里生长的,几乎“以大棚为家”。

“原来工资低,年收入还不如出去打工。从今年开始,工资标准一步到位,按月发放。我也有工资卡,也交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可以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安心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马的话反映了沈阳村干部的心声。

Ku县委书记刘阳春告诉记者:“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村集体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并有足够的资金保障,确保基层组织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通过提高村干部待遇,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让村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村集体建设、村合作社发展和公共服务中去,团结带领引导群众,共同走乡村振兴之路。”

新民市张家屯镇后大河坡村党支部书记张说:“过去村干部待遇差,没有保险,留不住能干的人。有一次一个大学生来村里打工,然后走了。现在待遇提高了,村里的骨干可以留下来了。今年村里一个考上的大学生就要回来工作了。太棒了!”

2021年初,沈阳高质量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注重从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产业贫困户等“乡村能人”中选拔敢于为事业奋斗、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农村带头人中增加了一大批“能人”、“硬人”、“贤人”,为进一步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1年底,沈阳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围绕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其创业热情,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22年起,全面提高村干部基本薪酬水平, 并且在职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将由全体职工同时覆盖,按照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两委”副职、其他村“两委”成员三个等级进行分配; 为符合条件的在职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显著增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同时,沈阳坚持关爱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乡镇(街道)党政副职,着力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的强有力监督,指导基层完善村干部值班制度,确保群众的事有人帮、有人管,通过实行“一诺两述两评”考核制度,

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县乡比武竞赛助推乡村振兴”常态化观摩活动。围绕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的5个方面、27项重点工作,每半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逐村巡回一次,现场讲实践、比成绩、排名次,努力形成赶超争先的浓厚氛围。

新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告诉记者,为充分激发村支书这支“领头雁”队伍的活力,今年以来,新民市制定了村支书考核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奖惩措施,并与村支书薪酬挂钩,突出正面激励和负面力量,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干得好、靠得一样”的困境。

沈阳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成果,盘活各类集体资产资源,激发集体组织成员活力,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鼓励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加”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由办事处牵头成立合作社-

拓宽有效途径,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

沈北新区黄家街道拉塔湖村,位于辽河南岸,风景秀丽。村民靠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集体流动土地承包收益一直不高。2020年,沈北新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突出“土地价值最大化”,下决心向土地要效益,解决薄弱村集体经济困难的难题。拉塔湖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征收了近900亩外地土地,并以每亩380元的价格奖励给村民。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7万元。

“坚持党建带团建,组织村党支部打好农地改革攻坚战。”黄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剑锋说,对于收回的7800亩账目,已经确定了两条工作路径:一是紧缩银根,即通过收取农户养殖账目承包费获得收益;二是紧俏,即分散的户口通过串地的方式在外地集中连片,开发项目或统一承包可以获取利润。两年来,街道所辖的村,缺钱600多万,缺地354亩。村集体增收660万元,22个自然村(村)平均增收30万元,一举消灭了经济薄弱村。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立军表示,沈阳积极利用好农村集体资源,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导城市农村全面摸清家底,规范流转交易,激活沉睡土地,盘活闲置资产,通过自主经营、租赁、投资、入股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土地还是那块地,但是由村集体集约经营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东升乡东升村位于康平县城西部。长期以来,这个村子的工业主要是玉米种植。“分散经营,靠天吃饭”是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几年前,康平县村党组织创办的第一个村集体合作联社——康平县龙圩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东升村成立后,通过党员带头、群众自愿入股的方式,整合了村里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流转,主要种植谷子、花生等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同时,探索增收途径,组织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成立施工队、养猪场、杂粮加工厂。

在东升村党总支的带领下,通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2021年东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65万元。土地流转模式不仅“流”出了农业活力,还“转”出了致富潜力,更有效地激发了村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康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春辉介绍,康平县积极推进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试点工作,逐村制定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实施。鼓励村“两委”班子牵头,发展经营养殖,开展农业全链条服务。乡镇以东升乡东升村龙圩合作社为模板,实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农机服务、土地托管等经营模式,拓宽了集体经济转型之路。

为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沈阳市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分批到山东烟台考察,集中两年时间建设一批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合作社试点村。市委组织部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合作社,即坚持“党组织领导、农民自愿参与、依法运作、规范运作、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村党组织统筹利用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领导和经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者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截至2021年底,全市试点村有205个村党组织牵头股份合作社,30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效结合,促进了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

“为了确保村级集体扶持项目的保值增值,市财政加强了对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沈阳市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高红光说,全市充分利用各种财政奖补,创新金融服务,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问题。深化与政策性银行机构的合作,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沈阳不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06亿元支持446个行政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缓慢、效果不理想的项目,开展“书记挂帅,破冰”行动,组织全市各镇(街道)主要领导逐一认领包,帮助制定方案,指导立项和运营,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也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发展民生工程,提高村集体服务质量。

苏家屯区八一红岭街道来胜堡村是一个以设施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村庄。2016年,村集体利用15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12个大棚,并优先租给村民。一个大棚年租金13000元,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了买不起大棚的农民共同致富。此外,组织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成立了温室服务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村民陈看着其他村民经营大棚的收入逐年增加,却为缺少建大棚的资金发愁。村集体棚建好后,他第一个报名,租了两个棚。“棚里种蔬菜,两个棚一年收入七八万。我们的利益和村集体捆绑在一起,村集体帮助我们致富。这样的村支部让人信服,村里什么事我都参加。”

来生堡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强组织、扩产业、优环境,摆脱了集体差、队伍弱、环境差的“问题村”帽子,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全村人均收入已超过3.1万元,村集体存款超过500万元。

集体经济壮大后,来生堡村打算用集体收入提高村民福利。全村路灯、自来水、垃圾清运、绿化美化等费用全部由村委会承担。同时,还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年度养老金,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苏家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海燕表示,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村党组织通过修村道、建文化墙、承担水电费、发放优抚慰问金等一系列“组合拳”,让党员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了党组织主导、全体村民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反哺村民的良性互动。

铁西区张仪站街道张仪站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修建古门楼、仿古牌楼,修建仿古景观墙3000余米,带动了住宿、餐饮、销售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100多户村民的就业问题。

张仪占村以“党建+文化”丰富生活,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2021年,以张仪占村为特色的首届“两邻节”文艺晚会成功举办,增进了党群之间、邻里之间的深厚感情,汇聚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的内生动力。

浑南区王斌街道玉桥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三无”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2021年,桥村党支部申请资金10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笔资金注入沈阳福茂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与党支部合作,主营农机租赁和农业生产。到现在已经赚了7万多。

为了深入践行“两个邻居”的理念,于桥村从村集体拨款3万元,在于桥村修建了关爱老人的“福邻居餐厅”。餐厅负责村集体的日常开支和管理,旨在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截至目前,已为50多位老人提供服务,惠及村集体群众,迈出了为农村老人提供优质照护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349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