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集团是干什么的(农垦集团是国企还是央企)

作者:刘农业部党组原副书记、副部长资料来源:《农村工作通讯》,第22期,2021年农垦事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概括为十大贡献。第一

作者:刘

农业部党组原副书记、副部长

资料来源:《农村工作通讯》,第22期,2021年

农垦集团是干什么的(农垦集团是国企还是央企)插图农垦事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概括为十大贡献。

第一,中国农垦为奠定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主要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围攻封锁和日军的疯狂扫荡,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物资极其匮乏。毛泽东同志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拉开了大生产运动的序幕。1939年,中国农垦第一个农场光华农场在延安诞生。1941年3月,王镇将军奉命率领八路军120师359旅进入南泥湾开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累计开垦荒地26.1万亩,成为群众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与此同时,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为打破日本侵略者的封锁,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第二,中国农垦为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主要指突破北纬17度大规模开发天然橡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物资禁运,其中包括作为战略物资的天然橡胶。党中央果断地作出了“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政务院作出《关于扩大橡胶树种植的决定》,在广州成立华南垦殖局,叶剑英同志任首任局长。在许多科学家和农民的努力下,我们打破了西方“北纬17度以北不能种植天然橡胶”的判断,在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天然橡胶农场,解决了西方国家在新中国“卡脖子”的一个难题,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满足国防军事工业的需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一贡献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当时的东方集团都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斯大林听说中国成功种植了橡胶,就发来贺电。截至2020年底,我国橡胶种植面积1710万亩,干胶年产量约80万吨。

第三个贡献,中国农垦为屯垦戍边、繁荣稳定边疆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这主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相继发展。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建立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使屯垦戍边战略在古荒地、戈壁荒滩、山地丘陵有了可靠的载体,创造了屯垦戍边、维护民族团结、发展边疆经济的奇迹。书写了“天山南北,屯垦戍边保安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壮丽历史篇章,形成了难能可贵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中国农垦边境农场已成为屯垦戍边、治国理政、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战略力量。

第四,中国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主要以开发北大荒为主。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中共中央指示“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的道路,在北满建立粮食工厂,培养干部,积累经验,示范农民”。1946年7月7日,中共东北局通过了《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史称七七决议),明确了东北“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此,北大荒人点燃了关外军垦农场建设的“星星之火”。赵广农场、宁安农场、查哈阳农场等军垦农场在夺取东北胜利的解放战争中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镇同志带领铁道兵和7万复员官兵先后进入北大荒,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几十年来,由14万返乡官兵、20万内地青年、54万城市知青、10万大学毕业生和众多农民组成的屯垦大军,描绘了一幅“东北黑土地、70年垦荒、塞外稻花香、中国粮仓”的壮丽历史画卷,培育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如今,北大荒已形成450多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全国农场粮食生产能力接近700亿斤,商品率达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关键时刻可以抓、可以调、可以用的“米袋子”,起到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

第五,中国农垦为保障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这主要是为城市地区提供食物篮、奶瓶甚至衣柜。从50年代初开始,国家在新疆内陆地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沿海和沿江地区建设了一批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国营农场。目前,新疆兵团棉花发展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长绒棉生产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为了解决大中城市的副食品供应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郊区建立了大量以生产副食品为主的国有农场。经过70多年的发展,这些农场已成为大中城市副食品供应的重要来源。中国农垦培育了光明乳业、三元股份、北大荒、唐嫣乳业、亚盛集团、西部牧业、苏垦农业发展等近30家上市公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优化升级,保障供给能力加快提升。

关于农垦奶业的贡献,中国奶业协会在编撰《中国奶业史》的时候,曾系统总结过。

中国农垦乳业在民族乳业中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奶牛育种的先行者;二、中国奶业协会创始人;第三,新中国乳业的奠基人;第四,是中国“学生喝奶计划”的先行者;五是中国著名乳品品牌的创始人;六是现代奶业建设的示范者。说到新中国的乳业,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王镇将军。

在王镇将军百年诞辰之际,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王镇将军——新中国乳业的先驱》。

50年代,大量双职工涌现,婴幼儿奶粉供不应求。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镇将军接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的群众来信,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农村,发展奶业的重要性到处宣传,具体落实。从养殖,到奶牛饲养,再到牛奶加工,现在国营农场的奶业在全国奶业中占有这样的地位。

目前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几乎所有的大品牌都和农垦有关,包括世界前十的伊利集团,都是在内蒙古大黑河牧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王镇将军创造了万山。

上海、北京三元、南京卫岗、广东唐嫣、重庆天佑、沈阳惠山、昆明蓝雪、新疆西部牧业都是农垦系统。

现在市场上比较知名的贺飞乳业,原来是黑龙江赵广农场的品牌,董事长冷有斌是北大荒人。

第六,中国农垦为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986年,王镇将军亲笔撰写了《当代中国农垦》一书的第一卷,这是当代中国农垦系列丛书,书名为《艰苦奋斗,勇敢开拓》。1991年《国务院关于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国营农场报告的通知》,国务院正式肯定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肯定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是几代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是农民的共识,是农民最大的政治优势,与时俱进。始终发挥着凝聚、带动、引导、规范、辐射的作用,符合共产党人党性的本质和价值追求。南泥湾精神被列入这次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农垦精神的源头;列举了北大荒精神,这是中国农垦精神在北大荒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第一批没有提到兵团精神,但在《人民日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前十名中有兵团精神,还有专门的评语,这也是农垦精神的生动体现。

第七,中国农垦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农耕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一种整合的文化。它是由军事文化、知青文化、垦荒文化、农耕文化、边疆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元素混合而成。这种文化弘扬了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所以是先进的。从实实在在的角度看,农垦系统认真参与了“万里边疆文化走廊”建设,涉及上百个农场,百万以上职工,近四百万人口。在数万公里的边境线上,与17个国家接壤,与40多个民族相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设立了图书馆、文化室、电视台、电台、博物馆等,为万里整个边疆文化走廊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农垦系统,诞生了许多文化经典和精品。《南泥湾》这首歌被传唱的声音很大,时间很长,区域很广,一直唱到现在。这是一首由伟大的音乐人作词,何敬之老臣作词,著名歌手郭演唱的歌曲。除了南泥湾,还有《草原上的夜》,节奏很美,韵很长。它诞生于新疆兵团农四师,歌词由张嘉译作词,音乐由田歌作曲。还有《北大荒之歌》,把北大荒和北大荒的关系,北大荒的环境,北大荒的事业唱的淋漓尽致,所以唱的时候就流泪了。还有一系列影视作品,如小说《雁过飞北》、《老兵新传》、《北大荒人》、《戈壁母亲》、《第一个脚印的版画》等。这些都是优秀的经典,丰富了整个中华文化宝库,对激励农民发挥了巨大的正能量。

此外,农垦系统还保护了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在农垦发展时期,也是高潮时期,王镇将军把一批受到冲击甚至被划为右派的文艺工作者放到农垦系统,让他们经受考验和锻炼,也给他们一个体验生活的机会。这里有著名作家丁玲,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著名学者诗人聂绀弩,诗人艾青,著名漫画家丁聪。这不仅是对他们的锻炼、改造,也是对他们的保护。通过生活体验,他们创作了一批精品,如丁玲的《雪域》、《杜晚香》等。她晚年创作的高峰,诞生在农垦时期。

第八个贡献,中国农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农垦艰苦的环境、优良的作风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用的人才,甚至是拔尖的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政治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些理论家,一些企业家和金融家。很多艺术家都是在农耕环境中出生、培养、涌现的。尤其是知青,他们接受的锻炼是自己记忆中最清楚的;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这种农垦的历史记忆也是最深刻的。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开荒阶段是人生最有收获的时期。

第九个贡献,中国农垦为示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自农垦诞生之日起,党和国家就寄希望于示范农村。首先是机械化实验演示。2020年,农垦综合机械化率为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新疆兵团棉花机械化、节水灌溉,广东、广西农场甘蔗机械化,都为全国做了示范。目前农垦系统不仅机械化,而且正在向工程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今年的丰收节,我在北大荒红兴隆友谊农场看到了水稻和玉米丰收的壮观景象。当时是无人驾驶,全自动,很震撼。在农业科技中,农垦一直起着示范作用。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黑龙江北大荒76%,全国农垦肯定超过60%。在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复垦也起着示范作用。总部和团场,包括黑龙江的一些管理局,都是小城镇,几千个小城镇分散在各处。这些小城镇都是按照规划建设的,农民们在广阔的田野里耕作,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

示范领域还体现在绿色发展的示范上。绿色食品的概念起源于土地开垦。20世纪90年代初,国营农场率先提出发展绿色食品。一是在黑龙江垦区建了一个基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率先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然后逐步推广到全省。现在,绿色食品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形成了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新发展理念的一部分。当时绿色食品的概念不是盲目提出来的,而是从处理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非常自觉。现在,绿色食品在全国家喻户晓,在广大农村推广,其源头就是农垦,这也是农垦在示范方面的重大贡献。

另一种是农业产业化,即将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对农村进行示范和引导。1978年,国务院决定在农垦系统试行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当时,重庆农垦率先成立长江农工商联合公司,明确提出实行一体化生产经营。农垦始于1978年,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逐渐在农村开始。现在正在全国推广。推进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十个贡献,中国农垦对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你可能不会太在意。其实在改革方面,农垦系统很多东西在国企领域是领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1979年的金融契约。“承包合同”改革首先由农垦进行,并于当年生效,实现了全面扭亏为盈。在此之前,国家对农垦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盈余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导致企业改善经营缺乏内生动力。“统包统还”解决了企业吃国家财政“大锅饭”的问题,改变了“一种经营、一种盈利、一种亏损”的局面,调动了农垦企业改善管理、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热情,立马扭亏为盈。

二是从1983年开始,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小农场双层经营。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实现了土地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调动了当时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了国有农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组建职工家庭农场的同时,要实行“两自理”、“四到户”,即家庭农场自理生产生活费用;“四到户”即土地承包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风险到户,工资注销并纳入档案。这次改革的实质是支付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员工不再是企业的铁饭碗,走在了国企改革的前面。

第三,就业制度改革。原来农场工人一进企业门就是铁杆农场工人。农垦用工制度改革就是把固定工变成合同工,签合同,干得好,干得不好。这些改革是连在一起的,就是砸铁锅,扔铁碗,伸出铁棒。“砸铁锅”就是企业不吃国家大锅饭;“扔铁碗”是工人行为不端的农场的铁饭碗;“坚持核心”就是取消固定工作,实行合同制。

第四,住房制度改革。1984年,黑龙江农场职工的房屋开始商品化,即房屋以优惠价格出售给职工,允许继承和出售。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农牧渔业部关于农垦经济体制改革报告的通知》要求,“改革职工住房制度。过去建在农场的家庭宿舍可以以合理的价格卖给员工。今后新建的职工住房由农场统一规划,划拨建筑基地,职工自建住房或自建公助。”各垦区、农场积极推进职工住房制度改革,职工住房得到迅速改善,也一举解决了企业负担。这些政策涉及国有企业的主要系统,农垦系统走在前面。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创造未来。现在,土地开垦在哪里?答案是以下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系中的国家队,屯垦戍边的稳定器,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领域的航空母舰,大宗农产品供给的支柱,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农业科技进步的领头雁。农垦集体化、企业化改革后,农垦不是没有了,而是新的、活的。江苏农垦集团就是生动的证明。中国各垦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规模差异很大。我们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与时俱进,在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作出良好示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文编辑:夏倩彤、肖欣欣编辑:王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175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