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中国的“大学”从古至今都是政府主导的,无论是汉代的国子监,还是唐代及其后期的国子监。晚清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国立大学等多种类

中国的“大学”从古至今都是政府主导的,无论是汉代的国子监,还是唐代及其后期的国子监。晚清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国立大学等多种类型的高校。然而,在整个民国时期,国立大学仍然是中国大学的主体和主流。

“国家”一词来源于中华民国。以州命名的大学都是州直属的,也就是说都是州设立的大学。它们是由中央政府教育部门设立并直接管辖的。校长由中央政府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经费来自国家拨款。中国只在民国时期设立国立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国立大学都去掉了“国立”二字。从此,中国再无国立大学。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学校都是当时一流、一流的名校。

1947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评选出全国最强的20所大学,并给出权威排名。现在,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中华民国大学排名如何。

看前十,排名第一的国立中央大学没有争议。也许有网友会说,国立西南联大应该排第二。为什么这个榜单没有呢?这里大家需要注意时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早在1946年就被撤销了,从成立到撤销只用了8年时间。所以1947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这个名单里是看不到的,但是如果还存在的话,第一第二名肯定有一席之地。

第二至第十名分别是: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同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南开大学、国立河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看第11-20名:国立四川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国立厦门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国立复旦大学、国立暨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2年,各行各业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其中的大学也不例外。民国时期,中国高校主要是效仿英美高校,特别是一批教会大学的兴起,使当时的中国学生更广泛地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随着中国的成立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中国迫切希望借鉴苏联式的高等教育体制,对国内旧有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整体调整,彻底打破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体制。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等一批大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包括著名的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等。

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集中国家资源,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盲目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简单粗暴地切割分割,抹杀了院校本身的文化基础和学术差异。过分强调实用性,长期缺乏人文训练,也影响了几代人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在这次调整中,一些国立大学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可以通过2019年的软科排名来对比。国大拆分后,主体是现在的南京大学,排名下降了6位,降幅不算大。与现在的清华相比,清华上升了一位,而武汉大学在前七名中下滑最明显,其他变化不大。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从第八名到第十五名,下滑最大的是国立河南大学。其他7所学校虽然有所下降,但情况还不算太差。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从16到20,国立中正大学的衰落最为明显,现在的主体是江西师范大学。而国立复旦大学上升了14位。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从数据上看,全国前20的大学,除了河南大学和中正大学,影响力最大,也是最惨的两所。河南大学虽然还存在,但和以前的国立河南大学不是一个机构了,和以前也不一样了。而中正大学已经完全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至于原因,十有八九是出身不好。

其他大部分国立大学影响不大,受益最大的是复旦大学。1937年以前,复旦是一所实力平平的私立院校,实力在上海的后半段。但在抗战中,复旦大学被转为国家,到了49年,已经彻底转型。可以说,复旦大学是一所在战火中迅速崛起的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抗战后期,由于国内经济持续波动,通货膨胀加剧,大量私立院校发不出工资,许多教师转到国立大学任教。所以复旦吸收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教授,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知名度。1952年,复旦大学是另一个受益者:华东多所大学的顶尖学科转移到这里。

那时候复旦大学文学院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院系了。中文系陈子展、陈望道垫底,与同济大学的、暨南大学的吴、刘大姐三足鼎立。历史系,有周(周予同、周古城)两人调出大后方,再加上47年、48年复旦的陈寿石、胡厚宣,实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外语系和杨一样深,虽然不算出众,但可以称得上不拖后腿。

时至今日,复旦大学的文科依然保持着强势地位。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23门A类学科,文史类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哲学、政治学、中国史等。都被评为A+,无与伦比。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国立中央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官网)

从1947年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到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绝大多数国立大学仍然保持着相对较强的学科建设。河南大学和中正大学,河南和江西两省唯一的国有院校,在这次调整中消失了,结果令人尴尬。

今天的河南,在郑州大学的带动下,与河南大学一起高举河南高等教育的大旗,稳步前进。在江西南昌大学的指导下,要想复兴江西的教育传统,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051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