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姓全国有多少人(29个稀有姓)

一、李卒亡吴。烟台玉林镇小屯泉村有一个奇怪的习俗——“活李死吴”,意思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姓李,死了就姓吴。中国人很看重血缘、宗族、姓氏,讲究“改不改名,改不改名

一、李卒亡吴。

烟台玉林镇小屯泉村有一个奇怪的习俗——“活李死吴”,意思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姓李,死了就姓吴。中国人很看重血缘、宗族、姓氏,讲究“改不改名,改不改名”。所以这种生死不同姓的现象可以说是很奇怪了。

死姓全国有多少人(29个稀有姓)插图

红色标记是小屯泉村。

小屯泉村有160多户人家,其中150户姓李。根据村西的村碑记载,该村建于清朝初年,是李姓外族定居的地方。对于“生李,死吴”的奇怪习俗,村里的老人说:其实他们姓吴,不姓李,所以死后在牌位和墓碑上改名为吴,以示认祖归宗。这些东西都是从老祖宗那里听来的,代代相传。在离村子3公里远的一座山脚下,有一处李家的老坟地。在立起的墓碑上,所有死者无一例外都刻有吴姓,而为他们立碑的后人则刻有李姓。

据我们村的老人说,“生李死吴”的习俗始于清朝康熙时期。当初改姓就是因为吴三桂。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称帝,康熙皇帝镇压。当时吴家过门,留下一个孩子,给了姥姥家,跟姥姥姓李一样。为了躲避灾难,他们从云南逃到了穆平。现在小屯泉、后岩等村姓李的村民都是吴三桂的后代。

目前没有族谱或碑文证明这种说法。《穆平县志》编辑王本时认为,他不太可能来自遥远的云南,而很可能是从吴三桂的故乡辽东,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逃出来的。吴三桂的后代都姓李,不是因为吴三桂的祖母家姓李,而是因为他们的后代逃到胶东,最早定居在宁海府后闫村(原名)。村子当年叫李家庄园,大部分都姓李。他们不敢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代,自称姓李,为了和他们套近乎,让李家庄园收留了他们。

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离开了李佳庄园,定居在10公里外的小屯泉村。当时,后岩村82岁的老人李刚说,“李活,吴死”,与小屯泉村大致相同。他说,49年前,小屯泉村的李逢年过节来祭祖。后来人家抄了一份自己的家谱,就再也不磕头了。不知道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还是后人不想提当年投靠的事。这些姓李的吴三桂后裔,就是靠着上一代人的记忆,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代代相传,才有了“生李死吴”的奇特习俗。

第二,生老病死。

长期以来,烟台屈氏家族中一直流传着”屈氏家族”的传说。

烟台牟平区高岭镇上潘家庄村姓屈的人,一直沿袭着这样一种习俗:人死后,碑文上的姓会由屈改为居,即所谓“活屈死居”。

死姓全国有多少人(29个稀有姓)插图(1)

红色标记是上潘家庄村。也叫上盘各庄村。

村里的老人回忆说,根据祖上传下来的故事,上潘家庄的屈原名“居”,是明朝大将居福禄的后代。

巨福禄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最终鲜血洒在战场上。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称王,后代封云南某地定远侯。后来因为鞠家得罪了国叔,九家被杀,圣旨传到辖区。县令因为鞠家的高风亮节,仗义救了案。庭审中,他问:“你放弃吗?”家人答道:“屈。”县令以“既然姓屈,与本案无关”定案,鞠家于是改姓屈,躲过了这场劫难。

后来明朝“移民定居农田”的政策,让他们搬到了黄县白马村。也是在明朝,屈文瑞(“瑞”当时读作“苏”,他被称为“文瑞公”)从黄县白马村搬到了上潘家庄,他的家人在那里繁衍生息。高陵镇村落里很多屈姓家族都起源于此。

在烟台的黄县(今龙口)、叶县(今莱州),也有“剧曲家”的传说,但与穆平的传说不同。相传北宋末年,山东黄县姬野居延的后代上书弹劾宰相张盾,遭到残酷报复,被判种族灭绝罪。当时,居族的人纷纷逃亡。后来很多人被迫改姓“屈”,听起来比较接近。但在族谱和墓碑上仍以居族记载。所以自金元以来,就有了“一家居屈而居屈”的传说。当然还有明朝避祸改姓的传说。直到清朝雍正年间,由此形成的一些屈氏家族恢复了姓氏,而更多的屈氏家族沿袭了自己的姓氏直到现在。

事实上,全国各地几乎都存在“生死不同姓”的情况。

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克里村有“活胡死蓝”的习俗。据村民胡广东介绍,村里的胡人都是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的后代。当时,的胡夫人带着两个儿子兰春、兰彬逃了出来,来到嘉里村隐居。为了避免被追杀,两人改姓胡,但为了不忘自己的姓氏,又叮嘱子孙死后把自己的姓改回蓝,从此成了风俗。

江苏姜堰市姜堰镇城北村一吴姓男子去世后,墓碑将改为张。传说这个吴姓可能是元末吴王张士诚的后裔。张士诚战败后,朱元璋大肆杀戮张氏宗族,张氏家族以张士诚国号中的“吴”字为姓,并约定死后在墓碑上改姓张,形成了“生为吴,死为张”的习俗。

在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万家庙村,全村都是万姓人家,但在村里原来的祠堂里,全都供奉着“刘”。据村民说,这个村所有的姓氏都是汉朝皇室的后裔。曹丕篡汉后,刘皇族屈服,但仍被怀疑。后来曹丕借故清剿在朝为官的刘王室。很多人都改姓万,躲过了这场劫难。不过,这刘氏家族毕竟是皇族后裔。为了保持正直,他们“生死与共”。一旦去世,他们的碑文、墓碑、牌位都会改回刘姓。

此外,广东揭阳市陈、林,湖北省武汉市黄、石,湖北省郧西县朱、方,湖北省麻城市叶、陈,江西省南昌市熊、黄,广东省汕头市盛。

中国这种“生改姓死”习俗的成因,大多与自己的姓氏历史有关。改姓的原因可以分为几类:报恩、避难、收养。

一是避灾。姓氏不同的原因大多是他们的家族为了生存被迫改姓。为了避免整个民族被毁灭,人们逃离故土,隐姓埋名以求生存,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上述穆平和莱州的异姓案件都属于这个原因。此外,浙江省天台县和义乌市的“活金死刘”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因收养或领养引起的生死不同姓。在湖北英山,“肖姓生,姓死”就是一个典型的因养子而生的生死之别。当年,萧以江省为女婿,立他为长子。姜继承萧氏家业,成为一家之主后,曾考虑让后代返回,但由于其女婿和继承人的身份,以及妻子侯氏的坚持,这一想法未能完全付诸实施。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法,即“承袭萧氏,为而死”。这样,姜就为萧子孙创造了一个祭奠姜祖先的制度。此外,姜选择不与妻子侯氏合葬,而是与父母合葬,这就使萧与姜人的祖先崇拜成为客观事实。

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女婿收养,然后回到他们的祖先那里,这并不像江省发生的那样丑陋。如安徽金寨,因陈姓被采纳为姓氏而造成“数万命亡”的局面。后来按照“一年招一家(即入赘),二年跑家(即归家),三代归族”的习俗,20世纪初万与陈共同修家谱时,又将姓氏改回陈。当时很多家庭,父亲姓万,子女姓陈。父子姓万,孙子姓陈。墓园碑文将改为陈姓。虽已改姓陈氏,但十几代都姓万,万陈情结刻骨铭心。当地人万祥宗说:“我们还是一家人。我们会告诉我们的子孙不要忘记曾氏万。”

三是出于感激而改姓。英山的杨宛和湖北黄梅的陈宛是女婿,他们感激丈母娘的恩情,“不忍缺少继承人而继续牺牲”,所以在生前主动改姓万,死后再改回原姓。黄梅陈万《家谱》记载,当年改姓的公画像赞中写道:“公不忍泰山、台水之祭,愿同生共世。”黄梅《陈氏族谱》序中也有记载:“公阅曰家无嗣,续祭。对于陈万家的出身,也可以看出仁孝之心。我们舍不得洋人的血和食物,我们还有义的遗产。”这也充分体现了“敬家敬家”“敬家忠孝,敬家社稷大义”的优良家风。

死姓全国有多少人(29个稀有姓)插图(2)

死姓全国有多少人(29个稀有姓)插图(3)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胡金店镇“万死刘”墓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30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