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

为什么沉于颐和园,陈寅恪为什么写《刘传》,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史界的两大谜团。陈寅恪,1890年至1969年生于江西修水,名和寿。尤其是陈寅恪晚年的公案,更是

为什么沉于颐和园,陈寅恪为什么写《刘传》,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史界的两大谜团。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

陈寅恪,1890年至1969年生于江西修水,名和寿。

尤其是陈寅恪晚年的公案,更是感人至深,令人生疑。中国近代排名第一的历史学家,年事已高,却致力于写一部与中国历史无关的妓女传记。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事情。要知道,陈寅恪就是余英时所说的“学术史上的中心人物”。从“出道”到生命终结,他始终是那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他的主角基本伴随着民国(1949)。

正如当时的学术巨擘对岳丹“三百年来只有一个人”的真诚评价,陈是一个可以推翻一辈子的学者林。他同时代的人、学者,几乎所有人都毫不怀疑,以他的才华和学识,完全可以超越钱大昕、赵翼等人的处境。“成绩要高于老幼”,再创辉煌,写出永垂不朽的作品。

结果一代宗师贡献的杰作竟然是妓女传,基本上让当时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

《刘传》是陈寅恪于1953年写的,完成于1963年。

为什么这么奇怪?中国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们也写了无数的研究文本,试图解决这两个历史神话。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成了永恒的“悬案”。

我们现在可以猜测的是,为刘写传记,不仅世人无法理解,也超出了陈寅恪正常的写作计划。

陈寅恪早年的学术意图,据他向《薛恒》杂志投稿时所述,是用西方的科学方法进行汉藏比较研究,纠正对佛教经典的误解。为此他出国留学,在世界各地学了很多外语,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2)

在国外大学留学,不需要学历,只要学习就可以了。

回国后,因为资料匮乏,他逐渐放弃了这个学术方向,再加上国家危亡的刺激和文化腐朽的担忧,于是有了写中国通史的野心。可以说,《隋唐制度源流简评》和《唐代政治史评论》都是对这一理想的践行。书名是《草稿》,很谦虚,其实真的只是他小打小闹的准备。后人视其为纯金美玉。事实上,陈本人并不特别重视这一点。

陈寅恪写通史的想法也受到当时人们的关注,大家都很期待。比如钱穆先生在大学讲中国史,那么他对于陈来说只是一个“前驱”。结果晚年双目失明,身体虚弱。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十几年如一日地用油膏熬自己,为学术界做出了贡献。然而,它是一部80万字的明代名妓刘的传记。当时人们又惊又恼。比如施蛰存先生、钱钟书先生、顾颉刚先生公开表示不理解,或者不得不在海外读这本书的钱穆先生在给学生的私信中表达了极大的失望,认为他的才华被浪费了。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3)

所谓“清华国学院”的四位导师

这就是问题所在。一代宗师受困,忧盲,危在旦夕。按道理,他们本该为民族延续文化香火,“托付学术生命”。他们为什么要弃武而去,用生命赞美一个名妓?真的如项鸿祚所说,“如果你不做无用的事情,为什么你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事情这么明了简单,就不是历史之谜了。陈寅恪为什么是陈寅恪就变得很可疑了。

所以,从基本逻辑出发,余千山后来的推定大体上是最接近真实的,即它一定是一本怀才不遇、忧世伤命的书,字里行间都是“手语”和“密码”。只是余先生讲当代历史,个人感情太重,个人物品太多,有些难免被过度解读。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4)

钱穆,他的妻子和得意弟子

我敢先推测两三个原因,以后有机会我会多给朋友一些思考。

一,“不降志,不辱身”,孤怀遗恨的自我剖白

知识分子说话表达观点可能没那么直白。《庄子》中有所谓“三言”,即“寓言”、“重复”、“箴言”。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5)

陈一家

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历史上的例子:在过去的封建时代,不允许人们严肃地说话,而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者,却能够通过特殊而巧妙的文字,如九渠十八流,来表达他们的心痛和愤慨。《刘传》就是这种笔法的翻版。所谓“重言者,当诚其勇也”,全是“三字”隐语。

从表面上看,《刘传》只是描写名妓刘的风华。实际上是讲述了一群不屈的女性在明朝灭亡、理想被推翻的昏暗光线下奋斗的历史。“失家失国失天下”、“不输志,不辱己”的红妆刘等人,不惜家破人亡,缓解困难,却不屈不挠。为了广府文化的故土,政治制度的中国,正统制度的中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却没有任何遗憾。在陈先生看来,刘实际上就是这种理想的象征性人物,所以他不惜以死忘生,所以他语重心长地重复他的话。从刘的角度看,就是陈寅恪。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6)

宋遗民郑思肖著名的《心史》

“主人快生病了”。晚年,陈寅恪思故国,“留在中州”,避居山南。他天真地以为置身事外,价值中立,就能全身而退,免于灾难。结果他低估了非理性的疯狂,并被其吞噬。在家庭、国家、文化的二元性造成的心碎的见证中,披上一件内寻金钱、外寻杨柳的外衣,延展一个文人的尊严,并借机对外表达自己的气节和价值守望,是他思考和打开心扉的必由之路。陈先生说,写这本书也是为了“歌颂我们民族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在这方面,《刘传》是他不得不借用的另一部“心学史”。

今天,当我们看《刘传》的时候,仔细看看对刘氏家族的讴歌,对钱氏家族的理解,对仁人志士的认同,对野蛮集团的谴责,对海外建功立业的祝福。不难发现,他们都在暗暗地窝藏这些苦情,以“为古人哀,为来者留礼”。作为一代历史学家,他在“世界变局”中写“世界变局”,到后来,越是痛苦地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感和历史感混为一谈。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7)

一代盲史家在助手黄璇女士的陪同下,完成了《刘传》的口述。

在陈先生的诗中,他曾说:“我要发我心的闲话”。陈寅恪写刘,所以我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着陆点。

二,“著书唯剩颂红妆”,为受侮辱的女性作关怀代言

我们还可以知道,早在1954年,陈先生就开始写刘了。当时国破家亡,他受到礼遇,没有“气”可以发泄。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8)

潘公寿画的刘照片

因此,《刘传》当然不仅仅是陈先生晚年发泄不满的作品。余千山先生的解读很精彩,却要一味向政治靠拢,既不客观,也不符合事实。我想,从时间点和陈老师一贯的行为来看,他一开始写刘很可能只是为了好玩,真的有“赞红妆”的意图,是为了表彰历史上的一些杰出女性。

为一个女人,尤其是妓女写长篇传记,中国史家从来没有想到过,甚至鄙视。陈先生的意图不是无聊,而是表达他的平等权利观念。在书中,他说,刘“深受当时迂腐之人的鄙视,又被后世轻浮之人诬告”,他很清楚自己要为她正名。这是一个杰出历史学家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的提醒。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9)

明末清初,一代文化大师钱

我们知道,陈老师一生致力于女性,对普通人始终有着一以贯之的尊重。不仅如此,我们再看看《吴宓日记》的记载,以及陈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一些回忆文章,就可以看出,男女平等也是陈老师一直坚持的一个观念。《刘传》可视为史家这种不同寻常的关注的“代言”。

因为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只是表达自己的气节和恨意,陈寅恪可以选择历史上其他更惊心动魄的仁人志士来做文章,比如瞿士禛、史可法、刘、夏等。这些“孤臣恶子”的故事,似乎更能引起共鸣。这些人远比刘描写得多,因为他们志向坚定,行为多,处境悲惨。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不志不辱”的情怀说法肯定只是一个方面,是重心但不是全部。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0)

现代电视剧中的钱柳形象

更何况,刘的身份本身就很复杂。她是名妓,爱国英雄,贤妇中的烈士。只不过在这一点上,传记主要是因为女性的身份,更传奇,更突兀,更有意义。陈寅恪长期留学海外,平均主义思想很重。刘作为一个男权世界中的女性,她的才华、思想、抱负、痛苦和悲伤,令人感到羞耻和钦佩。作为一个男人,陈先生是一个男人。

我想,任何读过《刘传》的人都不难看出,这本书确实充满了太多来自陈先生本人的深切同情、感悟甚至尊敬。几乎在写这本书的同时,陈寅恪也写了《论重生》,赞美清代另一位才女陈端生。所以他自己说“除了夸红妆,写本书也没什么了”。

三,“一笑妆成伴白头”,对妻子爱意与感激之情的含蓄表达

其实我个人怀疑,陈先生写这本书,除了传达男女平权的理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借此机会向他的夫人女士表达谢意。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1)

唐云,1898年至1969年生于广西灌阳,是唐的孙女。她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是许广平的老师。

唐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才华横溢,终其一生为丈夫在世界各地漂泊。很难吃饱肚子,同甘共苦无怨无悔。他的才能、精神和境遇与刘相似。陈先生既然写刘,就带有强烈的“生命体验”意识,也就顺理成章地传达了他对妻子的爱、感激和敬仰。

有心的读者,读了的《刘传》,觉得这一点不难查考。甚至,书中有太多的“闲笔”,如果从现在开始不去想,都是令人费解的。如《美优诗》写的是钱与刘的蜜月同居,“心平气和固然好,坐水可惜”之类的句子,可以和他的《陈武渤海中秋月圆》等诗一起读。例如,他写了刘的各种光辉形象,甚至动人的和各种美丽的形象,以及钱的各种“夸妻”,其中的身影和陈的个人情感随处可见。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2)

陈寅恪失明后,留下的许多“笔迹”实际上是唐云写的。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近年来材料的不断发现,我们所知道的是,陈晚年对不听妻子苦口婆心的劝告,不离开是非之地,极其懊悔和迷茫。这是他晚年一个极其纠结的心结。他1958年从龙榆生抄来的旧诗,如“今日谁胜西江艺苑,非男非女”,都蕴含着这种深意。在《刘传》中,陈反复强调河东君的英明和钱穆斋的懦弱。这还不够明显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写刘的杰出才华、对人情的理解、远见卓识和英明决策,也是对其夫人女士的一个侧面。晚年,陈寅恪在撰写《刘传》时,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句,以表达对妻子辛勤劳动的感激之情,并以二字来形容她的“壮举”。后来,虎落平阳,他一再劝女儿们说:“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要保护好妈妈。”所谓“红妆颂”,必然包含“妻子颂”的深情。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3)

陈家族

读《刘传》时,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动,情不自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往事已矣,逝者如斯。现在看来,探究为什么要写《刘传》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4)

陈寅恪的后人。左是他的两个女儿。

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一种默契,那就是我们现在读的是刘传,谈论的是这本书完成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无聊的聊天。它最大的文化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陈寅恪一脉相承的文化而警醒和哀悼,对不堪回首的过去做出检讨和反思。

陈先生写《刘传》时,曾感慨“此生所剩无几,后人相知或有缘”。他认为,他为刘写了一部传记,赞扬了这样一个女人,后人可以理解他的苦衷。因为他不会直接说话,所以关于他的难处有很多谜语,而我们又缺乏解开这些谜语的钥匙,这就成了一个历史之谜。但是,我们肯定可以“相知”:那就是他想告诉后人,他所经历的,他所写下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柳如是传(柳如是诗词全集)插图(15)

广东中山大学校园内的陈寅恪坐像

历史永远是最健忘的病人,来来回回,彻夜不眠。记住过去的教训,让悲剧不再发生。我想这应该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最大的心愿,也是他费尽心思写《刘传》的地方。只有这样,他的鬼魂才有路可走,我们才能有后者的归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839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