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

俯视海口钟楼。邵阳 摄俯瞰海口钟楼。邵阳摄1929年,商贾云集海口,商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钟楼矗立在海淀河畔,海口从此有了标准的计时设施。钟楼的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

俯视海口钟楼。邵阳 摄俯瞰海口钟楼。邵阳摄

1929年,商贾云集海口,商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钟楼矗立在海淀河畔,海口从此有了标准的计时设施。钟楼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对外贸易和人民生活。

时光飞逝。90年后,零点的钟声依然准时敲响,21世纪将开启下一个十年。跨越两个世纪的“老人”海口钟楼,依然屹立在海淀河畔,陪伴这座城市见证91年的潮起潮落。今天的海口已经从一个落后的边境口岸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海口钟楼作为标准计时设施“统一时间”的历史使命早已“过时”。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1)

海口钟楼的大钟。邵阳 摄海口钟楼的大钟。邵阳摄

近日,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走进海口钟楼,带你穿越历史的云雾,探寻这位“世纪旅行家”的“前世”,聆听历史长河奏响的时代新篇章。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2)

钟楼楼层内景。邵阳 摄钟楼的内部。邵阳摄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3)

钟楼内部狭窄的楼梯。邵阳 摄钟楼内狭窄的楼梯。邵阳摄

钟楼的“诞生”:参考上海、广州的海关钟楼建设。

据史料记载,“海口”最早出现在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意为南渡江口的一片滩地。江海交汇的便利条件,赋予海口天然的交通和商业优势。

清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开埠通商,至民国时已是商业繁盛。但海口没有标准的计时设施,给工厂、交通、商业和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4)

海口钟楼的电子钟设施。邵阳 摄海口钟楼的电子钟设施。邵阳摄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5)

钟楼楼顶的海口湾景色。邵阳 摄钟楼顶上的海口湾景色。邵阳摄

在爱国商人周先生的倡议下,海口工商界和海外琼侨踊跃捐款,以沪、穗等城市海关钟楼的钟为参照样本,于次年春天在路码头,即海口中山路以北的路动工兴建并竣工。

海口钟楼为混合结构,高27.3米,五层,面积16平方米。它的四面墙都是红砖砌成,用白色石灰沟密封,是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这座大钟是德国制造的,是香港同胞周先生捐赠的。它的四周都装有大理石钟面。它利用缠绕在卷扬机上的钢丝绳转动起重机垂直行走。它敲击生铁制成的钟来发出声音,每隔30分钟就敲一次钟。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6)

在钟楼楼顶鸟瞰海口湾步道。邵阳 摄从钟楼顶上鸟瞰海口湾步道。邵阳摄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7)

在钟楼楼顶,广播钟声的扩音器。邵阳 摄钟楼顶上,广播钟声的扩音器。邵阳摄

钟楼“动了”:1991年“长高了”。

多年来,海口钟楼一直是海口的重要地标和标志性建筑。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钟楼已经不是91年前的那个了。91年来,海口钟楼不仅“动了”,还“长高了”。

20世纪60年代,海口钟楼仍位于常棣路码头。欧式的海口钟楼虽未拆除,但上面箭头的尖角已被“削”成了平顶,每层楼的窗户都已封死,四面墙壁都铺上了灰色的粉刷石,上面贴满了当时的革命宣传标语。

改革开放后,海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改善常棣路的交通环境,旧钟楼于1987年被拆除。同时,海口市政府拨款23.45万元在旧钟楼(1996年拆除)附近的海口儿童公园重建新钟楼,并于当年12月15日竣工,也就是人们现在看到的海口钟楼。

新钟楼占地25平方米,高28米。它是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塔采用国内先进的上海555牌电子钟,为电子音乐计时器,整点报时。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8)

钟楼楼顶远眺海甸溪。邵阳 摄钟楼顶部俯瞰海淀溪。邵阳摄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9)

如今的海口钟楼,“长高”了一层。邵阳 摄如今的海口钟楼已经“长高”了一层。邵阳摄

日益开放的钟楼里乡愁的“坐标”

河水汹涌,潮水汹涌。南渡江与大海交汇处的一幕幕钟声和风帆,成为这座南方城市不可磨灭的记忆烙印,成为无数游子思念的“乡愁坐标”。为了更好地传承城市记忆,铭记乡愁,海口钟楼旧址琼崖管理处计划将钟楼内现有的电子钟更换为老式机械钟,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原貌,并延长每日开放时间,力争早日实现让游客登顶参观的“小目标”,让钟声在更多新一代海口人心中响起。

古韵钟声东方来(诗钟对联篇)插图(10)

钟楼夜色。邵阳 摄钟楼。邵阳摄

响亮的钟声是每次冲锋的号角。钟声是历史的古韵,也是新时代昂扬的节拍。它将继续激励海口人民向着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美好蓝图奋勇前进。

记者黄辉邵阳摄影报道

(海口网1月1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76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