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水县(山西省文水县马西村)

图为复兴号列车驶入文水火车站。记者刘摄历史的画卷总是在锤炼中铺展;时代的辉煌总是在不断的奋斗中奏响。在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文水县40多万干部群众弘

山西省文水县(山西省文水县马西村)插图

图为复兴号列车驶入文水火车站。

记者刘摄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锤炼中铺展;时代的辉煌总是在不断的奋斗中奏响。在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文水县40多万干部群众弘扬吕梁、呼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潜心产业振兴,秉持绿色发展,迎来大好时光。

红色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中秋,天高云淡。刘胡兰纪念馆前,一座雄伟的纪念碑静静地矗立着。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刘胡兰纪念馆、康家堡惨案遗址、马村烈士陵园等承载着红色记忆和红色基因的“文化符号”在保护和利用中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初心使命长存。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锐意进取的文水儿女勇于开拓,勤劳创业,努力在家乡的产业发展中出实招、闯新路,形成了钢铁、铸造、模板、白酒、机械设备、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文水县城街头,微风习习,硕果累累。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工厂傲然挺立,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排排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文水县城洋溢着高质量的时代发展音符。

在吕梁剑龙优质棒材生产现场,一堆红色的160mm方坯缓缓驶出连铸机,以4m/s的速度向轧机的棒材加热炉快速前进;在金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生产光伏电池的自动机械臂上下飞舞,运转有序;在山西新光华铸管有限公司的铸管车间,全副武装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岗位上奋战...目前,文水县正以吕梁剑龙为主力,发展特钢、弹簧钢等多元化产品,打造500亿级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金能科技为龙头,吸引光伏制造企业合作研发,开发先进产品,完善产业链。

以新光华铸管、汾西安泰等企业为带动,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引进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等新型装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发展大型桥梁、涵洞等异型模板构件为目标,提升传统铸造产业,打造百亿级先进制造基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煤化工产业,深度开发高性能炭黑、特种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碳纤维、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炭等新材料研发,培育高端碳基新材料、碳基合成新材料产业,推动煤化工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打造50亿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同时,在金地煤焦、郭进电力、金源煤化工等企业的支持下,拓展“煤-焦-电-化-建-运”循环经济产业链,吸引更多企业合作共建。从革命的红色到发展的红色,文水县如今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争取绿水青山振兴乡村

文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G5京昆高速公路、G20印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祁李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太铁路纵贯南北。307国道、320省道纵横,县城距太原76公里,处于太原都市圈内。全县形成了“内外两循环、对外四角辐射、十条出境通道”的路网格局。公路铁路物流运输业发达,是三晋要道。

近年来,该县依托历史文化遗产、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太原“一小时”城市圈,着力打造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释放文水“太原后花园”功能。特别是汾河中游示范区文水段百公里建设,为文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开展了美丽宜居乡村、美丽庭院示范活动,再现了汾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自然画卷。

太湖湿地拥有全球800多亩水域,成为周边群众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清澈的海水和郁郁葱葱的山峦是无价的财富,走在位于文水县开榨镇北渔口村的泽天湖休闲文化旅游区,长长的流水运河环绕,绿树环绕,让人置身于绿色的天然氧吧,享受生态的静谧之美……然而,几年前,这里只有几个深几十米的废弃沙坑。

2019年以来,文水县启动沙坑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坚持山、河、湖、草一体化治理,对历史形成的31个沙坑、面积8191.29亩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解决了因长期毁地挖沙、地表裸露、生态破坏而造成的开扎地区沙坑遍布的尴尬局面,具备实施“田园综合体”和生态修复工程的良好条件。村庄周围干净整洁的路边,各种颜色的鲜花争奇斗艳。井然有序的村落里,古建筑散落各处。在柔和的阳光下,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映入我的眼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文水县北辛店村大力发展B&B旅游项目,实施人居环境改善、电网改造、村道拓宽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古村落维护、环境整治等13个项目,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全面开启了新时期的发展之路。“抓住古村落保护机遇,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以点带面,让乡村振兴、乡村文化焕发生机,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志强说。

唱响“三农”好戏,擦亮特色招牌

近年来,在汾河、温榆河、磁窑河灌溉的文水广阔田野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不断兴起,农业主导产业快速推进,生态种植养殖合理布局,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农业是文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也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与农业基础相匹配的多功能高效农业和独特的现代农业体系,促使县委、政府呼唤一个目标:把文水建成“吕梁农业谷”!建设“陆良农业谷”是文水县立足现实,着眼“三农”长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之一。是农业发展的“一号工程”: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为载体,开展“品牌强农”行动,用科技团队、技术专家、新机械赋能现代农业,打造县域农业公共品牌,推动县域农业从“规模扩张”走向“品牌强农”。

走进文水县南安镇,只见郁郁葱葱的枝叶间,一颗硕大的梨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果农常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的梨丰收,个头大,形状好,价格也比去年高。我家有15亩地,一棵树平均能挂140、50个果子。总共有七万多斤梨。”梨子一摘下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就准备购买。近年来,当地不断推进科学种植、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种植,特色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南安镇已种植梨树3万多亩,今年预计挂果1.5亿斤左右。大苏梨已经成为南安镇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大产业。在文水县北张乡南张村玉米种植基地,3500亩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确保成熟的玉米颗粒归仓。

饱满的玉米棒子立在田里,农民们忙着装玉米。在机械化的加持下,饱满的玉米不一会儿就回仓了。“我今年流转了130多亩地,预计今年一亩地收1700多斤,一共收20万斤左右。今年玉米价格高,一斤、一块、三块、四块,能赚30多万。”文县农牧合作社负责人赵说。文水玉米种植面积42.2万亩。为了保证农民能有一个高产丰收,当地政府协调了500多台收割机进行收割。结合农村实际,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经营平台,为村民提供从肥料供应、玉米代种、播种、施肥、收获、销售全过程的托管服务,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收入的增长。

2021年,文水县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5万亩以上。产量突破2.3亿公斤,连续28年保持在2亿公斤以上。农产品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116.76亿元,占全市的40.4%,增加48.36亿元,居全市首位。红土地面貌焕然一新,老区产业发展扎实,城乡变化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更有质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土地,正在奋力描绘新时代的壮丽画卷。记者刘晓宇

吕梁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73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