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交流电(家用电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

肖恩在录音棚里吹葫芦丝。万可儿·苏亚(左)和艾凯表演相声。蒂埃里在甘肃敦煌拍摄风景。泰瑞拍摄的福建霞浦渔村风光。学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拍摄中国梯田,重新填词翻唱

什么是交流电(家用电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肖恩在录音棚里吹葫芦丝。

什么是交流电(家用电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万可儿·苏亚(左)和艾凯表演相声。

什么是交流电(家用电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蒂埃里在甘肃敦煌拍摄风景。

什么是交流电(家用电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泰瑞拍摄的福建霞浦渔村风光。

学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拍摄中国梯田,重新填词翻唱中文歌曲……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外国友人分享了在中国工作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畅谈了对中国各领域发展变化的感受和体会。

“学习相声加深了我们对汉语的理解”

本报记者刘戈

“打着竹板,步履匆匆,一转身,就来到了同仁堂……”炎炎夏日,非洲青年玛米·苏阿·拉科托·阿里奥在天津鼓楼的城墙下,举起双臂,弹奏快板。快板上的红丝带,伴随着他字正腔圆的天津同仁堂快板,在空中飞扬。

“嘿,这个非洲小快板说得真流利!”路过的天津市民纷纷驻足观看,竖起大拇指。记者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一起的还有玛米苏阿的相声搭档艾凯·基蒂里。

"我是玛米·苏亚,来自马达加斯加.""我是来自肯尼亚的冠军艾凯."相声搭档2016年来中国留学,后来都在天津师范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两个同龄的非洲年轻人因为中文相识于中国,在民间艺术之乡天津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缘。

万可儿活泼健谈,爱凯沉稳安静,他们动与静,相得益彰。一对搭档在台上讲相声,台下的观众如果闭着眼睛听,怎么能认出外国人?标准的中文发音,干净利落的抖包袱,时不时蹦出的俏皮天津话,让现场观众笑声不断,好评如潮。

2019年,两个非洲青年偶然接触到相声,觉得很有趣,于是开始跟着老师学习。“语言是一个难点。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熟悉的汉语表达方式和成语,学习相声加深了对汉语的理解。”万可儿回忆说,一开始两人缺乏默契,只能从言语、表情、动作上慢慢练习。

现在,他们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他们演出了多部相声作品,其中《五面争功》获第二届马迹杯全国大学生相声表演“传承才华”奖,《非同凡响》获第十二届北京青年相声节新作品大赛三等奖。

相声源于生活。在天津生活了6年,他们见证了天津的发展,也逐渐摸清了“天津味”。这两个非洲青年天性乐观阳光,对这里的人有一种亲近感。

今年,两个人又开始学习天津快板。“你一米,我一米,咱们保持小距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的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并不妨碍快板有力的发挥。“我看到‘大白’用快板的方式告诉大家做核酸。受到启发,我想结合一些热点,用我们擅长的方式记录下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万可儿·苏亚说。

除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相声艺术,玛米·苏阿和艾凯还充当了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的相声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的家乡马达加斯加很流行。希望以后表演相声的时候能加入一些自己文化的特色。”万可儿·苏亚说。在艾凯看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只懂语言,不懂文化,就会闹笑话,甚至引起误会。”

艾介绍,随着肯中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肯工作和旅游。为此,内蒙古铁路运营公司为员工开设了专业的中文课程“中文+铁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爱凯的硕士论文与此相关。

在这篇题为《肯尼亚蒙奈铁路运营公司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调查》的文章中,艾凯采访了蒙奈铁路运营公司的员工和肯尼亚当地的汉语教师,以调查该公司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情况。“我想利用我的专业知识,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专业汉语培训,为铁路运营公司的员工提高汉语水平出谋划策。”

在论文写作的研究中,艾凯注意到“汉语+铁路”的汉语培训不仅教授汉语,还向学生普及了两国不同的文化礼仪。通过问卷调查,他还发现学生普遍希望在学习期间到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参观学习。“这种课外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语文水平。”他总结道。

和许多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一样,随着时间的积累,玛米·苏阿和艾凯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在来这里之前,当我们谈到中国时,我们会想到中国功夫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艾凯说。后来他们发现,中国远不止这些——蓝天白云空清新的空气,随处可见的绿色低碳出行,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长,中国的形象在他们心中就越鲜明。

“中国人民真了不起!”这是玛米·苏亚经常谈到的一句话。“疫情发生后,中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迅速聚集起来寻求帮助。看到新闻报道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万可儿·苏阿说,在中国的这些年里,他总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关怀和温暖。“中国在第一时间向许多非洲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抗疫精神的感染下,我决定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疫情防控期间,玛米苏阿志愿做校园“快递小哥”,每天在校园里为留学生取送快递,直到复课。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天津的夜景特别美。两个非洲青年要回学校了,大家都有点舍不得。

说话间,一辆出租车过来,看着两个非洲青年。司机问记者:“他们去哪里?”

“去天津师范大学。”

“怎么去?”

“让他们自己告诉你!”我们笑着跟司机说:“师傅,他们中文不错,路上可以给你说相声!”

“用镜头记录中国之美”

本报记者范玮琪

法国人Thierry Bornier在云南昆明生活了10多年。他既是摄影师,也是巧克力甜点师。蒂埃里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在美国工作多年后,被公司派往上海担任财务总监。2004年,一次云南之旅让蒂埃里认识了鸳鸯台的美景,也唤醒了他内心的艺术追求。“看到露台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并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师。”蒂埃里回忆道。

之后,蒂埃里开始学习摄影。为了呈现出色的光线,他可以在寒冷的夜晚等上几个小时,只为捕捉黎明的瞬间,也可以连续等好几年去拍某一季。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这些都是我拍过的鸳鸯梯田。在不同的时间,梯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非常迷人。”通过这组照片,蒂埃里向世界介绍了鸳鸯台,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和摄影师。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得世界风景摄影大奖,并在多家知名杂志上发表。

当他接到去纽约工作的调令时,蒂埃里发现数字和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追求。他选择留在昆明,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当人们惊叹他生命的跨度时,他总是笑着说:“你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诗意。”现在,他每天早上都会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像一个地道的昆明人一样,熟练地烹制干香菇等当地美食。

在云南生活期间,蒂埃里去了许多不同的山村拍摄照片。他感受到了山野发生的许多变化:偏远的山区村庄修起了柏油路,村民们学会了网络直播和电商带货,见到外国人不再害羞和陌生,这让他的创作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人像摄影。那些在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成了他镜头里的主角。"光线、情绪和故事是拍出好照片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蒂埃里说。通过他的镜头,中国人民为理想生活而奋斗的艰苦朴素的画面被定格,呈现出一种诗意的厚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蒂埃里放慢了旅行拍摄的节奏,但他对生活和事业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烘焙是蒂埃里业余时间的爱好。他特别喜欢做巧克力。在他看来,摄影是视觉艺术,精致的巧克力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艺术。"来尝尝我们做的巧克力。"蒂埃里从他位于昆明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的巧克力工厂的厨房里拿出了两排精致的半球形巧克力。每块巧克力上都画有华丽的老虎图案。“今年是虎年。我希望通过制作老虎元素的巧克力来表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蒂埃里发现,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手工巧克力。同时,由于当地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热带作物,可可树在云南和海南生长良好,这使得蒂埃里的巧克力工厂可以直接从当地采购优质原料。蒂埃里说,“我们不仅在巧克力中融入普洱茶、乌龙茶、绿茶等多种口味,赋予手工巧克力独特的中国风味,还希望在巧克力制作中加入艺术创作。所有这些创新都是为了制造具有中国元素的高品质巧克力。"

最近,蒂埃里正忙着在一家酒店设立手工巧克力货架。他高兴地说:“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激情、爱好和事业。我相信没有什么比生活在中国更让我开心的了。我享受在昆明的每一天。”蒂埃里表示,以后会继续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中国的美好”。

“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

本报记者张谷若

一边修改乐谱一边按键,然后打开电脑用混音软件制作音乐,仔细考虑如何添加不同音色作曲;累了就出去走走,想想用什么英文单词可以更准确的表现中文歌曲的意境...这是年轻的英国音乐家肖恩·吉布森在中国的日常生活。肖恩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一个喜欢中国音乐的英国人”是他最喜欢的自我介绍。

肖恩与中国音乐的缘分由来已久。“我曾经在利物浦街头路过一个东方文化展览。当我听到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感到非常甜蜜。”这是他第一次听到中国音乐,肖恩没想到他后来会和它结下不解之缘。“我以为这些乐器只有在中国古代才会演奏,但来到中国后,我才发现它们至今仍在使用。”在肖恩看来,中国音乐非常有特色,一些传统乐器可以模仿天籁之音,比如笛声可以逼真地还原鸟鸣。“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乐器总是带给我不一样的创作灵感。”

打开肖恩的社交媒体主页,你可以看到几十首歌曲的链接。其中不仅有他改写的中文歌曲英文翻唱,还有他原创的“中国风”歌曲。谈及用英语为中国的音乐写歌词,肖恩认为,中国的音乐总能展现出诗意的、抽象的画面,而歌词的重点在于如何在音乐中呈现画面感。只有充分理解歌词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才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以肖恩的《青花瓷》为例。“这首歌的曲风温柔细腻悠扬,让人不禁想起青山细雨的诗情画意。”在写歌词的时候,肖恩和他在中国的朋友们反复推敲细节,了解中文歌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我试着像原作者一样思考,感受他的创作心情。之后,我会根据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翻译歌词。”随着肖恩对歌词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理解的加深,他也有了一定的创作压力。“这种感觉在改编国乐的时候特别强烈。中国民乐中的词、诗、词都要经过精心打磨,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呈现出更好的作品。”肖恩说。

这里是肖恩在中国实现音乐梦想的热土。为了更好的创作音乐,肖恩走遍了中国,深入体验了当地的文化,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灵感。目前,肖恩已经使用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乐器完成了几部作品。“中国56个民族各具特色,不同民族的音乐就像调色盘里的颜料一样,各具特色,可以相互融合。这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让我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他还和记者分享了他在旅途中的感受。“在云南普洱,我接触到了葫芦丝。后来,我自学了这种乐器,并将其加入到音乐专辑的制作中。我希望我的改编和演绎能让更多的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听众了解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

“蓝白蓝这首歌中用于混声的音色是中国的哪种乐器?”“看得出来歌词真用心!”…由于肖恩的努力,他的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他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里,可以看到很多粉丝的留言。采访期间,肖恩正在琴房查看来自中国网友的留言。“一些中国粉丝告诉我,他们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教他们用我的歌词音乐背单词,这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最近,肖恩报名参加了一个中文进修班,打算进一步提高他的中文水平。“期待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继续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用音乐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623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