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世界报价(本田商务车7座报价)

作者|加里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 asworld168)“精洗一小时以上Tik Tok只需68元”、“Tik Tok限量团购,精洗+镀膜只需99”、“团购活

车世界报价(本田商务车7座报价)插图

作者|加里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 asworld168)

“精洗一小时以上Tik Tok只需68元”、“Tik Tok限量团购,精洗+镀膜只需99”、“团购活动,不拆不处理烧油”...

在Tik Tok,价格战正在激烈进行。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今天汽车后市场的价格战有两个变化。

这是过去几年一直在肆虐的维护战。从去年开始,一直到今年,业内的声音并不多。

第二,价格战的主阵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Tik Tok平台;从项目维护到精洗、变速箱清洗、橡胶套更换、烧油处理等集约化维护。

可以看到,价格战从最初的1分洗车,到中间的保养战,再到现在衍生出深度保养团购,完成了项目链的转移和进化。

对于价格战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价格战其实是行业价格回归理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价格战是“宁死也不饿死同行”的行为。

谁对谁错,没有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从业者都不喜欢价格战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一、价格战进入3.0时代。

针对前几年行业内价格战的现象,一位老汽修师无奈地向汽车服务界感叹:“十几年前,不管是洗车还是修车,都没有价格战。”

汽车后市场盛行价格战,离不开互联网的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很多行业信息壁垒,使得配件和服务的价格更加透明;另一方面,互联网从业者跨界进入汽车后市场,直接导致了价格战。

这一切都始于2014年。

梳理2014年以来的价格战,汽车后市场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1.0阶段,2014-2015年的O2O大战。

当时很多互联网人打着O2O轻模式的旗号进入这个行业,并获得大量融资。统计显示,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5月底,共有近2亿美元流入汽车后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1分钱上门洗车”成为很多创业公司的引流方式,典型现象。届时,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搜索“洗车”时,会看到上百家O2O洗车公司。

传统企业也在快速跟进。如金谷股份2014年发布汽车超人品牌并上线APP,随后推出“1分钱洗车”活动。

现阶段的价格战可能会对汽车后市场起到更多的教育作用,让很多传统从业者知道流量的概念和价格战的手段。

2018年郑州维修大战开始的2.0阶段。

2015年下半年资本撤离、O2O破产后,虽然大部分互联网人都走了,但互联网永远作为工具留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修理厂越来越重视到店流量,而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后市场逐渐流行一种论调:修理厂的进店正在断崖式下跌。

整个汽车后市场陷入交通焦虑。与此同时,郑州几家连锁企业密集利用小保养打价格战,不断放大这种焦虑。

随后,猫、虎、狗大规模扩张,不断利用小维护。“99元小保养套餐”“58元全合成”……小保养的价格一次次突破底线。

在连锁体系之外,大量的维修店也学会推广维护团购套餐,免费赠送收纳盒,加玻璃水,通过这种集客的方式收获车主会员卡。

现阶段的价格战可以说是微信的裂变时代,让更多的从业者直接参与价格战。

阶段3.0有两个特点:一是从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起步;第二,项目侧重于深度维护。

可以说这是今年行业的新变化,取代了过去几年的维修大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业内的小保养价格体系已经趋于稳定,利润空相对合理。

但是,交通焦虑依然存在。新流量从哪里来?修理厂只能从流道和排水工程两方面下功夫。

渠道上,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尚未进入红海,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排水项目上,洗车、保养等传统项目已经被彻底渗透,只能寻找替代项目。

所以价格战已经到了3.0时代,亮点是一种行业焦虑。

第二,深度维护成为新战场

但是,今天的行业价格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更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价格战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低价策略吸引顾客进店,将流量客户转化为忠诚客户。

这时,所谓排水工程的概念就出现了。

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引流项目必须满足两个要素,一是高频,二是刚需。前期洗车项目最符合第一要素,中期保养最符合第二要素。

另外,在项目转型的思路下,引流项目一般不是店铺的核心项目,只是起到流量入口的作用,让顾客先进入店铺,然后再向其他客单价高、利润高的项目转型。

但今年呈现的价格战3.0在很多方面违背了上述原则。

首先,如今的价格战项目主要是精洗、变速箱清洗、橡胶套更换、烧油处理等密集型保养项目。这些项目既不是高频,也不是刚需,不符合高频对低频的基本逻辑。

其次,很多项目都被算作店铺的核心业务,比如机油处理不拆,四轮定位,超精细水洗,前盖上镀水晶等。,这不是从正门项目变成核心项目的思路。

第三,价格战的形式不仅是给客户低价套餐,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将项目服务过程动态呈现给客户。

最后,洗车、保养等前期引流项目,门店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一般不会太高;在目前的非刚需、核心引流项目中,门店反而会注重服务质量和细节。

种种现象的背后,是店家的经营思维和行业的竞争格局都发生了变化。

最肤浅的理解是,在大多数老板眼里,价格战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有维修店老板怒了:“低价引流的客户只在乎价格。去哪里最便宜?你收30元,别人只收20元。最后只会越陷越深,会打打杀杀。”

不过,针对目前的价格战趋势,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业内人士认为:“洗车保养价格战已经告一段落。Tik Tok低价深度维护项目背后有一种爆款思维,用爆款+低价的策略寻找新的流量。”

关于爆款产品,曾经接受《汽车服务世界》采访的白龙汽车服务的石榴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石榴姐通过38元四轮定位、38元前盖电镀、88元超精洗等爆款产品吸引顾客进店。,然后通过爆款入口进行预约、转化、留存。

另外,在她看来,炸药不仅仅是作为引流的入口,对于激活沉睡的老客户也有奇效。

其实苗师傅和车在抖音平台上的免引擎处理烧油项目,本质上是一种爆款逻辑,配合一定的低价策略,可以扩大自己的流量池。

可见,非刚需项目已经成为价格战的主战场,低价只是其中一个要素,但只有低价才有可能像前几年的小保养价格战一样陷入消耗战。

正如一位行业人士总结的那样:“没有服务和体验的价格战在汽车后市场是行不通的。”

第三,价格战将是常态?

只是低价的表象,行业集体焦虑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究。

近年来,受新车销量增长缓慢、汽车质量提升、里程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平均进店数量也有所下降,整个行业的流量处于紧张状态。

此外,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车主的消费意愿也在下降。

最近业内有一个典型事件。一个“空滤芯脏了要不要换”的视频,三天播放450W。大部分车主评价吹完还能用,可见店内流量有多紧张。

与此同时,汽车后市场的维修店数量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关门转让,开门营业。虽然整体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过饱和状态。

一边是供给端饱和,一边是需求端萎缩。一进一出,难怪今年很多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维修店的收入和利润都在下降。

所以挖新的流量池成为了很多维修店老板的选择,价格战是最常用的手段。

但在价格战3.0时代,深度养护领域已经取代洗车养护成为新战场,释放出几个关键信号。

第一,洗车、保养等项目的价格已经被头链分解。在未来,这种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可能会失去作为低价物品的价值。

其次,相比之下,修理厂逐渐用深度保养打价格战。这些项目都不是刚需,仍然有车主买单,说明车主正在逐渐感知和接受服务的价值。

其实这和车主消费意愿的降低并不矛盾,因为车主消费意愿的降低意味着其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为服务付费是理性的消费选择。

所以,价格战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价值战。维修店需要做线上低成本引流和线下服务,同时留住客户。这可能是过去几年维修大战给行业上的一课。

供应饱和、车主消费理想化、服务价值……种种因素决定了价格战将是行业常态。

跨界对比,网约车和团购行业经历了价格补贴混战、头部企业并购、市场格局稳定三个阶段。

在最后的稳定阶段,市场价格会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这是由市场经济下的供求规律决定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跟不上行业潮流的企业被淘汰。

回顾汽车后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O2O时代的洗车大战,还是头链引发的维修大战,都没能通过烧钱干掉传统的维修店。本质上,低价策略始终停留在低价层面,短期内很难上升到为品牌和服务买单。

但在价格战3.0时代,将服务价值融入低价策略,可能会起到加速修理厂优胜劣汰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080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