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

(记者翟志鹏)10月17日是中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市教委和天津音乐学院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滨湖剧院首演,并进行网络直

(记者翟志鹏)10月17日是中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市教委和天津音乐学院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滨湖剧院首演,并进行网络直播。该剧生动讲述了我市大学生赴新疆和田开展支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的青春故事。

天津对口支援新疆和田以来,始终注重当地需求和援助实效,把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自2018年起,市教委每年都派大学生到和田开展教学工作。这一举措在全国援疆工作中尚属首创。话剧《金色胡杨林》的故事源于和田1500多名大学生的支教生活,其中主人公马平武以天津技术师范学院2018届毕业生马顺武为原型。马顺武曾在和田民丰县第一幼儿园任教,任教期间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支教结束后,他主动申请到新疆长期工作。

该剧分为“呼唤沙漠”、“嫩枝展叶”、“西风胡杨”、“风沙立”四幕。在主人公马平武的叙述中,他记忆中的支教生活和一起奋斗的支教老师们,都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风沙中努力记住每个孩子名字的先生,陪伴着安静的小男孩默罕默德河的吴先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立志成为幼儿教师的于先生,用手机哄着千里之外的女儿入睡,转身擦干眼泪,去上班了…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讲述了我市支持大学生参与和田地区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他们这个群体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金色胡杨》的主要创作和演出由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承担。创作中,师生们深入和田地区进行拍摄,收集支教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将采访素材经过艺术加工,细腻感人地呈现在话剧舞台上。剧中还出现了一些采访的画面,作为舞台表演的一部分,为整个戏剧性的增加增添了真实而简单的力量。该剧编剧、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教师孙晓星告诉记者,《金色胡杨》不仅是一次排练体验,更是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学生们从实地采访和创作经历中收获良多,成长很大。虽然他们目前没有教学经验,但他们在舞台上加入了教学队伍,把“胡杨精神”带到了校园。

来源:天津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725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