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情人微博(张贤亮很会玩)

陈庆贵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9月28日《新京报》)当天,我在主要门户网站首页关注了张贤亮去世的消息,发现有“张贤亮二十多个情人不可能一夫

陈庆贵

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9月28日《新京报》)

当天,我在主要门户网站首页关注了张贤亮去世的消息,发现有“张贤亮二十多个情人不可能一夫一妻制”“张贤亮是第一个突破禁区的作家”这样醒目的标题,让人心生幻想。显然,一些媒体将“性”作为张贤亮死亡新闻的卖点。对此,我不禁又是惊讶又是无语。

我不明白的是,是不是因为张贤亮1985年写的最广为流传的小说《半个男人是女人》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突破“性禁区”的作家,以至于他的棺材被绑上了“性”?仅用一部涉及“性”的作品作为新闻卖点来报道作家之死,显然不伦不类。或者说,有必要把2012年关于他的一个“性”丑闻拿出来炒一炒再发酵吗?当时有网友“做他的情人”曝光了张贤亮包养情人,甚至更爆76岁的张有5个情人。这位网友还爆了他们的性爱细节,尺度之大,让所有网友都惊呆了。张当时大怒,称之为“完全无中生有”。至于“20多个情人不能一夫一妻制”,从何而来?它源于2013年一位报社记者对张的采访。问:你一生中有过几个恋人?答:微博说五个,贬低我。问:20?答:不止如此。做我的情人,首先告诉你,你不能结婚。这是原则问题。问:可以接受一夫一妻制吗?答:不行,我这种人不可能一夫一妻制。你们女人找不到像我这样的男人。问:现在有多少情侣?不,我真的不知道。我明白了。请问所谓的“20多个情人不能一夫一妻”对张来说对吗?给早已进入天国的张贤亮强加假性,无论如何是善良的。

退一步说,即使是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性》把性作为报道张贤亮死亡消息的卖点,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张贤亮人生的卖点不在于性,而在于作品的个性和率真。张贤亮开创了文革后的反思文学,是描写反右运动所导致的右派生活的最重要的作家。他也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如短篇小说《灵与肉》、中篇小说《绿化树》、长篇小说《半个男人是女人》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黑炮事件》、《牧人》等9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产生了巨大反响。他创办的银川镇鲍贝西部电影院,曾是《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的拍摄基地,也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影视基地之一。作家何立伟评价说,“老张是个直爽、实在的人。”“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都不隐瞒。”他说,张贤亮作为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有过很多悲惨的经历。他的小说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他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虽然人物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他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通过小说表达出来的。“他的小说都忠实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不写那种虚伪矫情的东西,所以他的作品自传性很强。”张的影视城虽然大获成功,但事后回忆,中间一波三折,对无序的市场疲于奔命。“如果说我的文学创作是‘平面文学’,那么我经营的华西影视城就是我的‘立体文学’。”但是,无论是“立体文学”,还是“平面文学”,张贤亮似乎都没有把这些“老实人”当成自己人生的主业。他曾说:“文学只是我生活的副产品。工作室也是。你的主要业务是什么?要快乐,要追求快乐,要创造性地追求快乐。”所以,以“性”作为报道张贤亮死亡的新闻卖点,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需要反思的是,在当下功利浮躁的文学生态中,还能找到多少“张贤亮二号”?

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评论说,张贤亮是“当代中国十大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屈辱、才华和弱点于一身”他说,“在文学史上,50年代的作家应该以王蒙、张贤亮为代表。他的代表作应该是《绿树》和《半男半女》。”如果评论客观中肯,我同意许教授的观点。

也就是说,其实张贤亮之死的新闻卖点,应该是他的文学造诣和文化贡献,以及造诣背后的人文情怀和博大胸怀——而这才是媒体需要理性反思的话题:当代为什么不能出现张贤亮这样的伟大作家?而不是以娱乐的方式摆弄“性”新闻。如果因为视力不好而找不到张贤亮一生的文学卖点,至少,不应该把“性”作为报道张贤亮之死的新闻卖点,从而矮化、庸俗化,留下了我们一个严肃的当代作家。

编辑:杨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383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