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片)

开场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个民族历史沿革、生活环境、风俗信仰的差异,形成了种类丰富、造型多彩的民族服饰。在服装材料的使用、款式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图案的

开场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个民族历史沿革、生活环境、风俗信仰的差异,形成了种类丰富、造型多彩的民族服饰。在服装材料的使用、款式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图案的选择上也是五花八门。这些服饰的元素来源于传统文化图案,并产生独立的审美意义,最终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外在特征,成为反映社会文化现象、区分民族的标志。下面,边肖从图腾、图案、色彩、风格、材料等方面具体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服饰的图腾特征

(一)图腾的概念和起源

图腾:图片是文字,是符号的意思;腾的意思是结婚。图腾意味着氏族间婚姻双方象征的融合。“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方言totem,意为“亲人”。随着人类学家对现存原始部落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与某种自然物有关的原始崇拜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存在,具有普遍的人类学意义。

图腾作为最早、最常见的氏族符号,被广泛应用于氏族社会的各种装饰、纹身和服饰中,成为氏族的外化特征。图腾被氏族奉为神,具有庇护、辟邪、繁衍的功能。在氏族这种依靠血缘关系为纽带连接人与人的社会条件下,所有氏族成员的同源性是非常重要的。它通常起源于某些自然物,即所有氏族成员都起源于同一个氏族祖先。正是这种假设构成了图腾崇拜观念的核心。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龙图腾龙图腾

(2)民族服饰的图腾

在古代,各种文化群体因自然灾害或战争而大规模迁徙,但其文化大多保留了离开母体时的文化符号特征,这些符号特征保留在氏族图腾中。例如,闻一多在《神话与诗歌》中描述:

“龙的形象最初是蛇的图腾。随着强大的蛇族逐渐吞并其他氏族,他们以蛇图腾为基础,融合了被他们吞并的那些氏族的图腾的某些部分,如马头、鹿角、鸟翼、狗爪、鱼鳞、兽脚等。,然后合并形成龙的形象。”

龙图腾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除了汉族,许多民族也把龙作为图腾。龙蛇是苗族、彝族信仰的图腾之一:苗族人创造各种龙,用于服饰和身体装饰,绣印在服饰上;苗族人认为龙与人有血缘关系,视龙为祖先,相信龙能使种族兴旺,庄稼多产;彝族的龙林图案也源于祖先对龙图腾的崇拜。

黎族妇女的纹身遵循着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规则。他们的纹身是他们祖先的独特图案。它们的图案都是几何图形,但都有一个特定的形象——青蛙,因为青蛙是古代黎族的图腾,是蛙族的图腾象征。瑶族的盘瓠(狗)是他们的祖先。他们穿着五色衣服,戴着狗头,在服饰上使用图腾。

所有的氏族都在他们的服饰上使用图腾符号。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绘制一个纹身图腾形象作为其氏族的标志,以示氏族成员的统一同源,并限制血亲婚姻,保证氏族婚姻。

服装的图案特征

(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起源

在古代,图案是图腾崇拜的外化。在中原和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常见的鱼纹、鸟纹、壁虎纹、蛙纹、猪纹、羊纹等古代图案是代代相传的图腾符号。民族服饰图案作为一种外在形式,可以揭示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内容和本质,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在那些口传的童话里,或者在穿着不同服饰的人们之间,在农村的旧裙子和角落的图案里。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鹤与花纹样起重机模式

在这些色彩斑斓的服饰图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丰富的款式,还可以读到民族服饰在适应自然、记录历史、反映民俗和宗教信仰方面的痕迹。服装图案的图案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对自然形态的模仿,是创作的写意。取自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作为图案,或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图形,如矩形、圆形的几何图案;或者用花草树木、动物作为图形;或者在服装边缘使用云或水线。它不仅与自然和谐,而且遵循文明社会的等级原则。如“曾”中所载:

“黄帝尧舜垂其衣,天下规矩...日月星辰,山龙虫绘;宗彝,海藻,火,粉米,糯米,刺绣。”

十二种纹饰:日、月、星、山、龙、宗彝、藻、火、粉米、比目鱼、黑鱼。它们是中国古代服饰等级的象征。

(二)中国民族服饰图案的意蕴

民族服饰的图案是动植物图案或几何图形经过抽象化、写实化等几个阶段的精心处理,然后运用到服饰上,有其独特的意蕴。他们认为刺绣和刺绣的形象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他们心中世界的幻象,是真实的存在。例如,苗族服饰的刺绣图案融入了苗族的历史和几代人的理想。如记录苗族先民悲惨历史的创世、祭祖模式、迁徙模式等。还有标志苗族历史迁徙的图案,如蝴蝶母亲、江洋射日射月、天地、黄河、长江、奔马、江浪、平原、城墙、洞庭湖等。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蝴蝶妈妈纹样母模式

还有,彝族妇女给孩子缝制虎帽、虎形肚子,证明孩子的血液来自老虎;哈尼族为60岁以上的老人镶嵌饰有105个银泡泡的头饰,为的是让这个吉祥的“极数”保佑老人们。藏族人之所以戴着帽子,背上绣着眼睛的毯子,是因为公鸡的眼睛可以发光,赶走隐藏的恶鬼。这些图案就像美丽的符咒,或用于祈祷,或用于驱邪。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太阳、月亮、星星、山、水、鸟、兽、虫、鱼、花、草等图案。经常出现。很多刺绣图纸都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基于祖先的图腾或者各个民族的历史沿革。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十二徽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中。

服装的色彩特征

(一)中国民族服饰色彩的概念

中国各民族服饰的色彩观念来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红、黄、青、白、黑五色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民族的色彩审美观中。《尚书》中有“采者,绿、黄、红、白、黑,字施于帛。”用五种颜色做衣服。“同时,古代五行理论家将世间的元素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符号,确立了东方木为青色(青龙),西方金为白色(白虎),南方火为红色(朱雀),北方水为黑色(玄武),中部土为黄色(黄龙)。黄色是中心,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所使用的服装颜色,也是汉人长期推崇的颜色。五行学说和五色观念对中国民族服饰的色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黄色龙袍黄色龙袍

在服饰色彩方面,各个民族所崇尚的色彩,反映了其民族历史传承和民族神化传说,也是与神灵感同身受的原始观念。各民族从古代不同的氏族文化演变而来,因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不同,对颜色的崇尚也不同:汉族人视黄色为高贵,红色为喜庆,五色为正色;藏族、蒙古族、回族、羌族、白族、普米族、纳西族等民族服饰仍以白色为主;彝族、土家族、漂族、景颇族、壮族、黎族等民族还是黑色(或绿色);哈尼族人把神域的红色戴在头上;苗族、瑶族、土族喜欢鲜艳的红色和绿色的组合;纳西族的绿色、红色、白色、黑色和黄色被认为与人们的生日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关系。

(二)中国民族服饰色彩的演变过程

我国民族服饰的染色大多是以身边自然物的丰富色彩为基础:靛蓝、红花、茜草、黄石、紫藤、蜂蜡、牛血、锅灰、石灰、土碱、树脂、皮胶、蛋清等。,在民族服饰中色彩鲜艳。根据后汉书,许多民族,如神话时代的苗族和瑶族,擅长编织单板,染草,制作多彩的衣服。为了和盘丛的祖先一样的颜色,盘丛的皮毛五颜六色。其中靛蓝染色、藤条染色、蜡染等。,也是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中独具特色的印染工艺:

蜡染有冰质感的自然趣味,色彩素雅。

靛蓝染的土布,它的蓝色是平静的。

藤黄,茜草,树脂染黄红色,透明淡雅。

这些来自民间的天然染料和印染方法,增加了民族服饰艺术的乡土气息。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蜡染布纹理蜡染织物纹理

对五色的偏爱促进了民族服饰色彩技术的发展。从颜色的名称可以知道其染料的来源。这些染料经过能工巧匠的精湛染色工艺,在民族服饰上熠熠生辉。根据五色原理,通过调色、叠印、媒染等手段,可以用少量染料产生不同的美丽色彩。

服装的风格和材料特征

(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风格特征

由于我国各民族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但它们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制作的,是以人体为标准的传统服饰标准,是包裹人体的目的,是各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对比西方的服装形态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装属于平面结构,这主要来源于天圆地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这一理论:

周派suan经:“方境,圆属天,天为圆。”

圆地方在文化和民风上一直受到各界的尊重。在服装的概念上表现为整块布裁剪小于剪裁,形成宽松宽敞的形状结构。服装的这种扁平化结构,会导致擅长图案和刺绣的特点。此外,各民族的服装风格遵循“上下”的服装制度。“衣下穿衣”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服饰形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服饰制度。上半身穿衣服,下半身穿连衣裙。据说“衣下穿衣”是黄帝、尧舜时期创造的,来源于天地的形状和颜色。天在上,地在下,所以衣服在上,衬裙在下。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上衣下裳夏商大衣

在服装造型细节上,主要有双排扣、大排扣、斜排扣上衣、长衫、休闲裤等。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属于平原文化,所以他们的服饰形制比较统一,大多穿着宽大厚实的长袍,长衣和饰是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相对来说,南方各民族的服饰是多样化的。属于山地文化的南方各民族,因为交通拥挤,文化地理上比较分散。他们的服装形式大多是上衣和裙子,但款式非常丰富多彩。在中国中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各民族的服饰五彩缤纷,风格各异。

藏族的服装长于人体黎族的衣裙短小秀美独龙族一条线毯包裹的服装形态简洁自如傣族的简裙婀娜多姿苗族的衣裙式样繁多绣工精致

(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材料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因为各少数民族生活的生活环境不同。千百年来,他们一直是根据天穿衣,选择地方做衣服,因地制宜地获取最合适的材料制作服饰。其原料主要来自各自生活地区的特产,如木叶大衣、兽皮、麻毡、葛藤鞋、竹鞋、竹帽、棕杆、棉裙、火草卦、木棉布、石棉布、羊皮大衣、牛毡、丝绵,以及装饰用的野花,如青竹藤黄、柴静石镯、鸟羽等。

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蚕丝纤维丝纤维

在服装材料方面,牧业人倾向于以牲畜的皮毛、毛皮、毡、地毯、织锦为材料,如鄂伦春族的皮袍;渔猎民对狍子皮、鹿皮、鱼皮更感兴趣,如赫哲族的鱼皮;农耕民族喜欢以棉布、麻布、丝绸为原料,如布依族的蜡染、侗族的亮布、维吾尔族的阿德列丝、土家族的西兰普卡织锦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民族服饰的原料非常丰富。从不同材质的服饰中,可以看出每个民族独特的审美。如“衣饰皮毛”和羽毛角等饰物,反映了神话的原始原色;麻皮鞋和笋帽表现出一种远离家乡,闲适永恒的神韵;有粗糙的毛皮大衣、华丽的挂毯、毡呢古拙、精美的丝绸和纱线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

结束语

中国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它们既是各族人民顺应自然的实用服装,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性载体。从少数民族服饰的图腾、图案、色彩、风格、材质特点来看,一方面反映了每个少数民族独特的服饰审美和对服饰的不同追求;另一方面,它们都是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来,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探索和研究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国民族服饰的特点,使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合理而丰富的运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推动中国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点点文史

参考资料:《后汉书》、《神话与诗歌》、《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历代服饰制度》、《周派计算》、《尚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25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