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离上海有多远(宁波到上海有多远)

1952年,为适应国家的重要需要,北京航空空学院在北京成立,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诞生。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航空大学空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

1952年,为适应国家的重要需要,北京航空空学院在北京成立,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诞生。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航空大学空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

2022年,北航迎来70周年校庆。一路走来,北航矢志报国空天,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使命,为高端通用芯片、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贡献科技力量。

70年来,这所大学培养了25万多名毕业生,涌现出89名两院院士。截至目前,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博士毕业生和三分之一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加入国防系统。

为国而生,与国同行。七秩四季轮换,北航梦空天,筑梦天空。

北京离上海有多远(宁波到上海有多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天镜空”景观。(北航供图)

生于国家急需。

肩负起空天报国的使命

路过北京市海淀区高校云集的学院路,在学智桥西北侧,一块刻有“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的门牌石格外显眼。明媚的阳光下,蓝色的字体与无限蓝空相映成趣,讲述了70年来空在这所大学里报效国家的日子。

北航起源于国家急需的时候。

建国之初,工业基础薄弱,初出茅庐的航空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转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家对加快航空空产业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成立航空空大学”输送大量高水平的航空空工程师。

1952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华北大学工程学院、西南理工学院等八所大学的航空空系合并组建为北京航空空工学院,后正式命名为北京航空空学院。国航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高等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

“建校初期,没有校舍,师生分散在清华、北京理工大学等地。校园的基本建设势在必行。”北航校史馆讲解员张博飞说。

这本布满褶皱、斑驳着灰色污渍的书,讲述了北航校史馆创办学校时的艰难岁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回忆说,起初没有教室,学生们就在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捧着这些书,课余时间自愿参加义务劳动,和工人一起搬砖、修路。

最初的艰辛阻挡不了师生们的热情。1958年,北航只有飞机设计、飞机技术、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技术四个教研室。然而,建造轻型客机的想法已经在校园里酝酿了。" 1958年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就是制造这架飞机."北航退休老教授冯宗禄,当时以教官的身份参与了飞机的建造。

当时我国还没有自主设计研制客机,北航师生面临着无经验可循、无参考资料、设备不全的问题。800多名师生踊跃报名施工,夜以继日地查找资料、计算性能、绘制曲线,做了2000多张图纸,用计算尺确定参数,手动吊起机身安装起落架...短短一百个日日夜夜,北航师生亲手造出了一架客机,最终顺利完成了北京到上海的试飞。这架飞机是五六十年代全国著名的“北京一号”。

如今,这架翼展16.4米、灰色机身上写着大大的红色字“北京一号”的原型机,矗立在北航的杭航空航天博物馆,镌刻着学校与生俱来的空报国日印记。

改革开放后,科教兴国逐渐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航天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科技人才。为适应国家发展的新需要,北航逐步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科技、文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科大学。学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教学和科研上,学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为国而生,与国同行。一路走到今天,北航拥有航空航天空、信息科学、理科、文科、医学工程5个交叉学科,覆盖38个学院。正在构建“顶尖工科、一流理科、一流文科、卓越医学工程”的学科体系,构建天文、信息、理、文、医空一体化的学科专业体系,组建无人系统。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秉承空天报国使命,听党话,跟党走,为国航空航天发展贡献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说。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国家对服务的主要需求

“3、2、1,点火……”2022年6月5日上午,长征二号F-14运载火箭尾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划破天空,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一同抵达天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教室里,10多名本科生正屏息凝视着屏幕。随着广播信号传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教室里掌声雷动,随后同学们纷纷拿出早已自发准备好的祝福横幅,一起合影留念。

北航学子不仅为自己所学领域的重点赛事圆满结束而激动,更为北航的电磁兼容技术、aero 空发动机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为神四和空站间项目“保驾护航”而自豪。

梦遍天下,筑梦天空。致力创新,空天报国。北航建校70年来,始终心系“国家大事”,肩负“国家责任”,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帮助高水平科技走向独立自强。

这所大学,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勤奋而勇敢。

“时代发展对维护国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无人机必须实现从中近程到远程、长航时的跨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金吾带领团队于2000年承担了常颖无人机的研制任务。

团队接到任务时,面临着没有样机参考、没有预研基础、新技术应用超过70%的现状。在某机场试飞期间,他们住在没有暖气的营房里,喝的是强碱性水。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这些为“长鹰”奉献青春的北航人,终于在2004年12月见证了“长鹰”系列首架无人机的成功首飞。

“当时很多科研人员连飞机都没坐过,但最终还是造出了无人机,拉开了我国大型长航时无人机研制的序幕。”团队成员、北航教授郭虹说,“北航每个人都有信心做第一。”

这所大学,面对世界科技前沿,勇于突破。

北航集成电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身穿蓝色工作服,借助自主研发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在五个原子层厚度的纳米磁性薄膜上书写了“中国'芯',其厚度仅为普通打印纸的百分之一。通过检测笔迹颜色的对比度和清晰度,研究人员可以确认薄膜的均匀性是否适合制作磁性芯片。

北航集成电路研究所工艺装备部主任王新河介绍,磁性芯片可作为高可靠的信息存储模块和高灵敏度的磁信号传感模块,应用于飞机、卫星的控制系统,以及手机电子罗盘、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磁性芯片生产中的磁性薄膜检测关键技术,属于我国长期“卡脖子”的技术,这一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突破。

这所大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集结仪式的9名代表之一邵海鹏格外引人注目。他腿上穿着科幻外骨骼,借助拐杖独自走上领奖台。这套设备是北航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研究员帅梅及其团队打造的外骨骼机器人。“它基于传感器网络和AI控制算法,可以自动感知佩戴者的主观行动意愿,辅助其‘随心而动’,主要帮助行走能力有一定障碍的残疾人加强肌肉富余力量。”帅妹说。

这所大学,面对经济主战场,力求创新。

2012年以来,北航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实施应用型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科技成果711项,涉及专利2293项,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北航研究院院长杨丽君表示,学校坚持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双轮驱动,“建设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做出大贡献”,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产学研深度融合。16年来,北航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创下了一所高校连续获得高水平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纪录。

铸造一流人才

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教授留着短短的头发,穿着白色的实验服,在北航实验室的白板上写写画画,向周围的本科生讲解飞机机体与电缆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分析。62岁的她,语调铿锵,身姿挺拔。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不时点头,不时开怀大笑。课堂气氛热烈,充满活力。

从航空空航天和无线通信,到电力调度和运输,电磁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197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以来,苏与电磁场不着痕迹地打了40多年的交道。她带领团队创建了国内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学科方向,解决了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技术难点,实现了相关成果的规模化应用。

对于电磁研究人员来说,野外实验必不可少。每隔一段时间,苏就会带着团队从北京赶到内蒙古,在没有任何遮荫的科尔沁大草原上,顶着烈日做实验。苏曾因在阳光下暴晒太久而患上日光性皮炎,留下后遗症。直到现在,每年夏天,她都穿着长袖衣服,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儿,脸还是红肿。

时至今日,苏仍在教学第一线,和学生一起到田间做科研。“我带的博士生,95%毕业后都去了国家重要领域工作。”苏的笑容几乎把他的眼睛挤成了两条缝。“看着学生去探月工程、国产航母等重大项目做电磁兼容工作,比什么都好玩。”

大学大,在乎育人。培养一流人才,传承空天报国情怀,是苏等老师的教育实践。

在北航新时代人才培养试点行动计划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才培养的描述:要“着力培养能够传承空报国精神、为民族复兴负责的领军人才”,要“重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合”。

近年来,北航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大型项目实践,让学生深度参与和见证创新突破,实践空天报国的感觉。

80小时46分35秒!2021年,北航青年科研团队研发的“风如-3 -100”无人机,刷新了油动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参赛队员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90%以上是“00后”本科生。

“这次‘真刀真枪’的练习,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北航本科生田歌参与了这款无人机的研发。“今后,我希望能投身于报国强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颗卫星承载了团队每个人多年的梦想。”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参与亚太空合作组织APSCO-SSS-1的研发工作。这颗由北航牵头的卫星于2021年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就像赵一样,在北航学生眼里,他们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

“新时期,学校党委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紧扣‘双一流’建设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构建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北航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北航将继续推进学校事业的内涵、特色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赵旭、杨树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533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