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的事例(关于责任的例子简短)

滨州,渤海之滨、黄河之滨的城市,是英雄之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带,“老渤海”红色文化就诞生在这里。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雄故事,弘扬

滨州,渤海之滨、黄河之滨的城市,是英雄之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带,“老渤海”红色文化就诞生在这里。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雄故事,弘扬英雄精神。

张景元1901年10月出生在博兴县杜高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16岁考上山东第一师范,在那里刻苦学习。毕业后被博兴县教育局长聘为教育局巡视员。1924年后,他远离家乡,在崂山九水小学和李家庄小学任副校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镇压革命群众。1928年,张景元愤怒地退出国民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景元不仅重视在校党员的发展,还建立了宋格庄小学党支部。他还利用寒暑假回乡探亲的机会,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运动,培养骨干,发展党员。他曾经带领村民拆掉真武庙的雕像,改建成了一所学校,接收贫困儿童。他组织了“工会”和“短工会”,动员员工要求提高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他还举办了“平民扫盲班”,进行革命教育。在组织群众斗争的同时,他培养进步青年。他先后在本村发展小学教师李天佑、青年农民李入党,并于1931年建立了村党支部。

1932年春,富士纱厂工人根据市委指示,组织起来反抗工厂的压迫和虐待,举行罢工,迫使工厂增加工人工资,并承诺不随意加班或打骂工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得知张景元的活动后,日本资本家向青岛警察局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发出限制令“逮捕共产党人张景元”一个熟悉的警长向他举报了一封信。他马上办理了证件,做了安排,带着爱人去朋友家住了一段时间。4月,上级党组织派张景元到莱阳工作。张景元到达莱阳后,仅几个月后,就在莱阳、莱芜、赖平成立了三个区委和两个特别支部,并分别在莱阳乡师范学院和莱阳中学设立了党支部。这时,拳击起义失败了,领导起义的县委军事部长马到胶东找谈了一会儿。张景元接收了他们,并安排他们做兼职,教小学,并隐藏了相当长的时间。

张景元常说,“社会主义革命任重道远。我们每个革命者都要立场坚定,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我们不仅要自己搞革命,还要教育家人搞革命。”他特别强调正确处理党员和群众的关系,常说:“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不要去注意。亲近人民群众,首先要从小事做起,小事往往影响大事。”他作风正派,处处以身作则,注重以身作则。所以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心情很好,有任务就抢着干,出了事就争着负责,干得很好。

1933年8月20日,张景元奉上级指示到烟台工作。张景元在烟台生活不久,上级党组织派他去莱阳处理问题。他的爱人李润五因为孩子年幼刚到烟台,哭着劝他不要远行。但他果断地说:“无论如何,我不能不对党的工作负责”。谁知道,张景元这次旅行没有回来。

原来,许这个已经渗入党内的坏分子,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为了争夺权力,他用拉尔夫的方法,在莱阳和栖霞交界的地方,招募了一些流氓无赖作为党员。党内勾结,造成宗派主义和分裂,单独成立了一个“莱阳县委”,与莱阳中央县委对立。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张景元对党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许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对怀恨在心。“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许纠集了许元璋、许等几名歹徒,于1933年10月12日在小许各庄村东秦口沟沙滩上刺杀了同志,毁容。张景元同志年仅32岁。

张景元同志为了党的事业,离乡背井,四处奔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前曾对爱人说:“共产党人以革命为职业,以天下为家。”的确,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生根开花。他在博兴、青岛、胶东播下革命的种子,为革命培养人才。他临终前说:“我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如果我死了,立两尺碑,写‘社会主义的张景元’,表达对党的忠诚,我就心满意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莱阳县和凌影山为他立碑,以烈士的名义永垂不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340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