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字的笔顺正确的写法(火字的笔顺正确的写法,同学们快跟着老师一起写起来吧)

本报北京2月4日电(记者袁)2022年2月4日7时19分,北京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再过十几个小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冰雪的约会,如期而

本报北京2月4日电(记者袁)2022年2月4日7时19分,北京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再过十几个小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冰雪的约会,如期而至。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将近14年了,世界的目光因为奥运会再次聚焦在这里。当奥运圣火点亮北京的这一天,历史将如何书写?

这一天是中国冰雪运动员的梦想。

此前,81岁的前世界速滑冠军罗志焕在完成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后感叹,自己参加了6届世界速滑锦标赛,却从未参加过奥运会。现在,“这个梦终于结束了”。

冬奥之火点亮北京:历史将如何书写这一天?2月2日,第一棒火炬手、中国首位世界速滑冠军罗志焕在火炬传递中。中新社记者春丽摄

1963年,在第57届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上,罗志焕获得男子1500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冬季项目世界冠军。

这个“冠军”让中国的冰雪运动进入了国际视野。

60年来,我国冬季项目后备人才不断丰富。无论是“老将”武大靖、隋文静、韩聪、贾宗洋,还是“新人”顾爱玲、宁中燕、苏,他们都将带着几代冰雪人的冬奥梦,在2022年冬奥会上拼搏,挑战自己的职业巅峰。

冬奥之火点亮北京:历史将如何书写这一天?2月1日,运动员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跑道上训练,备战北京冬奥会。中新社记者福田摄

这一天是冰雪运动见证“奇迹”的日子。

6年多前,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属于北京的时候,北京延庆张山营镇村民郎恩戈手里还拿着一根羊鞭。六年多后,他手持北京冬奥会火炬。

2017年,郎恩哥组建了延庆海拓农民滑雪队,不仅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职业,还和村民们一起教更多的人滑雪,参与冬奥会的服务保障,累计培训数万人次。

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朗恩哥一个人的生活。据统计,延庆有1400多人吃“冰雪饭”,张家口市崇礼区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现在,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3.46亿。

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冬奥之火点亮北京:历史将如何书写这一天?1月12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京张高铁太子城站前广场被白雪覆盖。中新社记者贾摄

这一天承载着北京作为“双奥运之城”的殷切期望。

2015年,当北京奥运代表团最后一次向国际奥委会陈述时,姚明作为形象大使曾表示,“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作为中国国家篮球队的一员,我在五棵松体育馆参加了比赛……我期待在白雪皑皑的五棵松体育馆见证奥运征程的新篇章。”

如今,五棵松体育馆可实现“冰篮转换”,6小时内将“水立方”变成“冰块”,北京赛区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夏季奥运会遗产。而姚明有了一个新头衔——“双奥运火炬手”。

从2008年到2022年,无数人见证并参与了“双奥运城市”的成长。

李九霖,国家速滑博物馆冰带总工程师,也是国家体育场鸟巢总工程师。李楠是第一位成功报名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残疾人志愿者,她于2008年参加了奥运会志愿服务。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李锐在14年后的冬奥路上以滑雪者的身份出现...

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都是一脉相承,不断创新。不变的是中国人对奥运的热情。

2022年,北京正在全力书写一份“绿色、共享、开放、诚信”的冬奥会答卷,试图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会。

这一天包含了一个让世界更好地相互了解的好机会。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透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不同是叙事角度从“我”变成了“我们”。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注重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则讲述了全人类共有的精神和理念,以及人类共享未来的社区。这体现了文化自信,一起走向未来,一起走向未来的‘我们’。”

这与奥林匹克格言“更加团结”新增加的内容相得益彰。正如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当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运动员战胜疫情并展开竞争时,奥运会才能实现其最重要的意义,即“将全世界团结在一起”。

为了让世界重新统一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中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面对疫情挑战,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仍在稳步推进,就连巴赫也不禁感叹“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荷兰著名速滑运动员克罗尔日前也表示,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地区)可以举办冬奥会,那一定是中国。“我们应该为冬奥会将在这里举行而感到高兴”。

2022年2月4日,也是今年的第一个农历节日——立春日。冬天即将结束,春天正在萌芽。对中国人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再过十几个小时,奥运圣火将在鸟巢再次点燃。我相信,这是友谊之火,也是希望之火。(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8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