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意思)

子曰:“质胜于文,文胜于史。温柔,则君子。”孔子这句话的大意是:朴素多于文采,就像乡下人俗不可耐;文采如果多于单纯,那就虚伪浮夸了。只有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才能

子曰:“质胜于文,文胜于史。温柔,则君子。”孔子这句话的大意是:朴素多于文采,就像乡下人俗不可耐;文采如果多于单纯,那就虚伪浮夸了。只有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才能称得上君子。

君子,在古代一般是指比较完美的人,也指有地位、知识面广的人。现在的“君子”多对应“小人”、“伪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但对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也无妨。然而古今君子名不副实。

古代学者的科学研究,只差字迹潦草,还漏了几个——这个不提,就说现在。比如大学校长是君子,没错。啊,大学,高端学术殿堂。在人们心中,一个学校的校长,很多教授的学术权威,主管学富五车,一定是高品格和大学请的人。然而,几年前,某著名大学的校长在向来宾赠送一面小篆书法锦旗并当场宣读时,被“Ku”二字卡住了,这让他有些尴尬。得到提示后,他得以参加仪式。“Cue”一词出现在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赠梁任父同年》一诗中:“寸河山寸金,Cue分裂谁负责?杜甫又拜天泪,守无尽垦荒心。”这是一个常见的字,即使是小篆,一般人也有点难认。但作为大学校长,在那种场合呛声还是让人觉得有礼貌,扫地。再比如,一个号称文化大师的学者,在电视上向大众普及文化、说教,却把“仁者乐山”的“乐”字读错了,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说明他没有理解这个习语中“乐”字的含义。是不是有点尴尬?再比如一个叫“才女”的歌手,在唱《赤壁追思》中的“梅扇丝巾”时,把“伦”念成了“伦”,但仔细听才听出来。再比如一个地方长官,在老百姓心中也算是个“高人”。然而,最近在一个公共场合,他把自己任职地点的缩写“云南”念成了“镇”——一个读书人能读得懂,能认出一半——这就挺奇怪了。

说到识字,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孩子到了妈妈的工作单位,看了一眼妈妈的工作台,问妈妈:“妈妈,你叫绣姐吗?”母亲很惊讶。顺着儿子的目光望去,她工作台的牌子上写着“刺绣组”。孩子还没去上学。

孔子云:“一言不合,妻不可追;而且匆忙之中,马够不着。”一句话,一句话,脱口而出,就是放在四驾马车上,也难以收回。你不能在公共场合掩饰你的胆怯。

《易经》说,“君子终日辛劳,如果他在晚上忧心忡忡,他是无可指责的。”君子终日自强不息,夜晚谨小慎微。他临危不惧,不敢懈怠,就不会有过错——这是君子的素养。

别的就不说了。就说素养吧。汉字有五六万字,常用的有十几万字。人们的社会评价因职位不同而不同。作为“农村人”,很少有人敢夸口说自己认识所有的常用字,更别说认识所有的汉字了。村里人承认错误很正常。没有人嘲笑他们或批评他们。但作为一个现代的“君子”,按理说他比普通人有修养得多。不然他凭什么占据显赫的地位,享有良好的声誉,凌驾于一切众生之上?所以,“君子”们一定不能像上面说的那么“懈怠”。例如,当他们遇到两个单词时,他们甚至懒得去查字典。他们要么发呆,要么自以为瞎了眼,不经意间以“君子”的身份把自己的错误放大了千倍。别看这么“小”的东西,也是世风学风的标志,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上浓厚的浮躁、虚假的欣赏和世俗的文化氛围,以及社会普遍的认知偏差,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

简而言之,做一个君子,只有平淡庸俗,还要“终日劳作”。给这个“长”和那个“家”的花里胡哨的名声加些文采——“温柔,则君子”。

(作者是著名散文家、资深记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809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