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盐碱化的原因(东北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土壤盐渍化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熟悉的是,在中国沿海和内陆等许多地区都有大面积的自然形成的盐碱地。这种盐碱地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土壤盐渍化既熟悉又陌生。

我们熟悉的是,在中国沿海和内陆等许多地区都有大面积的自然形成的盐碱地。这种盐碱地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有关,称为“土壤原生盐渍化”。

奇怪的是,我对自己不合理的人为措施造成的耕地土壤盐碱化不太了解。

不合理的人为措施主要是由于灌排系统不合理,过度灌溉,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

盐碱地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人类的“贡献”。次生盐渍化土地越来越多,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土地因土壤次生盐渍化而废弃。

据考证,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两河文明灭绝主要是因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不合理的灌溉是如何导致土壤盐渍化的?

土壤盐碱化,简单来说就是土壤表面积累的盐分超过了植物的承受能力,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图:大水漫灌照片:漫灌

无论是原生还是次生,土壤表面积累的盐分大部分来自地下水,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将盐分带到土壤表面。

这里的重点是“地下水上升”。如果灌溉量过大,大量的水向下渗透,排水不畅,耕地的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地下水离地面越来越近,水中携带的盐分就容易到达地表。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地表积盐的强辅助——强蒸发。

当地的水会把土壤盐分带到地表,强烈的蒸发会让水迅速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就不能再携带盐分了,盐分就留在了土壤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积累循环,盐分会在土壤表面积累,久而久之土壤就会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它不同于土壤原生盐渍化,土壤原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图:土壤次生盐碱化照片:土壤次生盐渍化

宁夏广泛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土壤盐渍化一直制约着其发展。

宁夏引黄灌区长期利用黄河水漫灌,灌溉渗漏补给地下水,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图:宁夏引黄古灌区图:宁夏引黄古灌区

同时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土壤中毛细水运动强烈,不断将下层盐分带到土壤表层聚集,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宁夏引黄灌溉盐碱地面积占宁夏耕地总面积的33.5%。其中,青铜峡灌区盐碱地面积最大,占灌区盐碱地总面积的89%。

土壤盐渍化的治理

土壤盐渍化治理一直是土壤科学家面临的一大难题。

治理盐碱化的措施,无论是原发性盐碱化还是次生盐碱化,都是差不多的。治理的基本方法是切断地下水上升-盐分上移-蒸发积累的循环过程。

针对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是完善排灌设施,防止灌溉时过度灌溉;灌溉后,多余的水可以及时排出。

首先,合理灌溉是治理的前提。那么如何得到科学合理的灌溉决策呢?

智能土壤墒情设备部署在作物生长根系旁,监测多个深度的土壤墒情变化。根据多层土壤水分的变化,可以得到多层土壤水分变化图和ET根系耗水图(下图)。

根据左边多层土壤水分变化图的显示,当前土壤贮水量(绿线)无限接近土壤最低含水量(红线),这意味着此时需要灌溉,作物已经无法从土壤中获得水分;当前土壤蓄水量(绿线)无限接近最高土壤含水量(蓝线),说明此时土壤中水分过多,有淹水风险,需要及时排水。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土壤多层水分变化图及ET根系耗水图多层土壤水分变化图和ET根系耗水图

结合右边的ET根系层耗水图,我们可以知道根系的实时生长深度和各层根系生长的耗水比例,从而方便的知道根系的耗水量,根据作物的需求得到适合作物的灌溉指导。

完善农业排水系统可以洗盐。用淡水(降雨或漫灌)冲洗土壤,排水系统将多余的土壤水及时排出土壤。用淡水冲洗土壤可以带走更多的盐。其次,可以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安全深度,可以减缓土壤蒸发,减少盐分上移。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图: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农业排水治理图:宁夏尹蓓地区盐碱地农业排水治理

土壤覆盖物可以防止土壤表面与大气接触,减少蒸发和地下水上升。

换土法,直接将盐碱地表层土壤换成优质土壤。种植耐盐作物也是常用的控制方法。

其中农业排水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显著的方案,从根本上切断了地下水上升、盐分上移、盐分蒸发积累的循环过程。其他方法都是在现有条件下的改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253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