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brt爆炸(厦门BRT爆炸时间)

1981年6月24日晚,当黄克芬抱着炸药登上大巴时,其余168名乘客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他手中。他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甚至没有知情权。当他们看到生命中最后的风景时

1981年6月24日晚,当黄克芬抱着炸药登上大巴时,其余168名乘客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他手中。

他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甚至没有知情权。当他们看到生命中最后的风景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火球,耀眼夺目,瞬间吞噬一切。

公交车在路上正常行驶时,周围行人相安无事。他们可能刚下车,也可能正准备回家与家人团聚。

喧嚣中,一声巨响划破长空,惊醒了人们。他们可能看到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幕:大火熊熊,碎片遍地,大巴被烧得漆黑一片,地上是遇难者的遗体。

最终厦门公交车爆炸造成40死84伤,影响极其恶劣。那段时间,居民们陷入了对公交车的恐惧。

仅仅从道德上谴责这种卑鄙的行为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犯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从小叛逆,热衷“炸鱼”

黄克芬,男,1953年8月出生,案发时年仅28岁。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黄克芬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物。可以说,他完全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没有公共良知和道德,更不愿意被别人约束。

他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差,根本没有接受过指导。毕业后,他连初中都没上,就辍学在家。

当时他父母看他整天游手好闲,就想带他一起去打工,甚至学个手艺。

可惜黄克芬根本没把这些放在心上,也没有认真向他推荐乔布斯。最后,他养成了偷鸡摸狗的习惯。无论如何,他会做任何他认为有趣的事。

22岁那年,黄克芬养成了一个新的“爱好”——在河里、池塘里炸鱼。为此,他被叫到公安局接受教育。不幸的是,如果他完全不能理解。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出来后,黄克芬依然沉迷于“炸鱼”生意,变本加厉。他和当地的混混在一起,偷别人店里的货和钱,然后买炸药,然后搞鱼。

就这样,时隔半年,黄克芬再次被警方抓获。可惜这次不是教育批评,而是盗窃罪。

此外,警方查出他多次购买爆炸物,最后他两罪并罚被判五年。

无疑,对于黄克芬来说,监狱生活让他充满了怨恨。他不会受到教育,也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一股委屈在他心里扎了根。

入狱两年后,黄克芬决定逃跑。当其他人都在忙的时候,他跑了。

当时警方得知黄克芬逃跑了,进行侦查追捕。可惜技术落后,没有找到他。

至此,黄克芬又过上了他的“自由”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黄克芬对“炸鱼”这个事业非常执着。成为逃犯后,他四处流浪,去了福建,一边偷钱,一边买炸药和雷管。

当时很多鱼塘主向警方求助,他们苦不堪言,但每次去寻找黄克芬,他们都跑了,在很多村子和小县城疯狂“炸鱼”。

后来,黄克芬看到福建警方即将找到他,就偷偷跑到厦门,准备在福建做出一番“事业”。

时间来到爆炸发生的当天,也就是6月24日晚上7点,一辆大巴从轮渡站出发前往火车站。此时,黄克芬背着一个大包在中山路街站,等着上车。

当时很多农民工都是背着大包坐公交车,黄克芬也没有太怀疑。

当然,就算违法,谁会想到那个包里有炸弹?谁会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他身上?

不过后来有一个幸存者,一个女的,说她注意到了这个人的异样,上车的时候眨了眨眼,她觉得有危险,就去了别的地方。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悲剧发生,线索被调查。

10分钟后,公交车行至厦门岛斗西路时发生爆炸。离爆炸中心数百米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一声巨响。产生的火势高达数层楼,甚至道路两旁部分居民房屋的窗户也被冲击波震碎。

事故发生后,不远处的人都跑到前面观看,发现了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公交车。公交车左侧被撕开一个大洞,公交车内几个座位被炸飞,高压线也被炸飞,车轮护板被炸飞20多米。

最可怕的是,遇害乘客的遗体血迹斑斑,让围观者陷入极大的恐惧之中。一些受害者的衣服挂在高压电线上,发出咝咝的声音,孩子们被吓哭了。

然后有人报警了。没过多久,300多名警察赶到现场调查。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当时,亲自监督此案的警察陈师行也被这一幕吓了一跳。地上满是灰烬,大巴被炸得面目全非,周边道路损毁严重。

当时各种疑问充斥着他的脑海。是蓄意破坏还是意外?嫌疑人是谁?死了还是活着?

这恐怖的疑云笼罩着每一个厦门人的心。

爆炸发生后,立即组织了一个特别工作组调查任何可疑情况。

陈师行回忆:当晚他们忙了一夜,兵分三路:维持秩序,迅速清理现场,尽快恢复电力和交通;调查组在全省范围内排查可疑人员;技术小组分析并检查了爆炸现场的特征。

经过多重筛查,警方终于查明了爆炸的具体位置,是第六节车厢的座位。右前椅脚20cm的过道地板上被炸出一个大洞,洞下的钢梁被从上到下炸飞。轮胎外胎被部分压碎,车轮鼓被压下。

后来,有关专家从爆炸点、周围物体和尸体伤口等处提取了10个样本后,进行检测,特别是在距爆炸点5至7米处采集检测被炸汽车的粉尘,并进行多次模拟爆炸后,经权威技术部门确认,爆炸物为硝酸铵炸药,用量约9公斤。

同时,49名项目人员使用了“滚雪球”的方法——通过一个人再次寻找他的熟人或邻近的乘客。经过20多天的寻找,他们终于搞清楚了车上169名乘客(包括中途下车的8人)的具体位置。

但这里的调查才刚刚开始,嫌疑人是谁还没有定论。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锁住犯人,驱散疑云。

为了不放过任何线索,专案组对三个月的遇难者遗体进行了详细比对,在这些遗体中没有发现自动引爆装置的残留物,因此专案组排除了不法分子将定时炸弹安装在公交车上的可能。由此,我开始怀疑凶手也在车上。

当专案组进行下一步调查时,他们意外地发现,40名受害者中,有39人已被家属认领,只有一名男性未被任何人认领。发现这一情况后,专案组也第一时间开始调查。此时此刻,最细微的怀疑都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经法医检验,这名男子是一名离爆炸点非常近的乘客,因此有重大作案嫌疑。

后来通过对公交车上下车乘客和遇难者家属的走访调查,最终确定爆炸发生时公交车上有169人。

通过对169人乘坐公交车的原因及其携带物品的调查,除了这名不明男子外,其他均排除作案嫌疑,专案组认定这名男子就是凶手。

然而,如何确认他的身份是一个难题。经过分析,警员只能初步判断该男子身高1.76米,27岁左右。经过对衣服和个人物品的分析,他们认为男方社会地位一般,经济条件应该比较差。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这时法医在男子体内发现了两种寄生虫,证明他可能生活在一些农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综合线索后,民警认为他应该是个外来务工人员。

至此,一个男人的真面目已经勾勒出来,接下来就是走访幸存者,找出未知男人的具体特征。

通过民警采取的个别走访和现场开会的方式,很多乘客给出了具体描述:

刘女士:我经过第六个座位的时候,那位乘客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他看上去有二十六、七岁,骨架很粗,剪了个短发,穿着一件旧衬衫和脏衣服。腿上有一个黑色的包,双手放在上面,看起来很平淡。

林女士:那个男的个子不大,肩膀很宽,看起来很压抑。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大腿上放着一个手提包。

此外,经过专案人员细致的思想工作,公交车上的一名扒手被当成受害者而感动,采取了配合的态度,并以其“专业”的敏感,详细讲解了男子的特征。最后他说:你找第六座的那个人,你去永安上面的地方调查。这句话为破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与此同时,法医也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该男子体内的寄生虫进行分析,发现该男子体内的寄生虫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农村地区,经常有人感染这种寄生虫。

于是专案组初步确定凶手应该是福建农村的。警方开始用手绘画像走访福建各个农村,然后调查失踪的20到30岁的男子。

可惜,就算你掌握了这样的信息,要在全省范围内找到这样的人,真的是大海捞针。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警方调查了60多条线索,2500名失踪人员,最终锁定在黄克芬身上。然而,尽管有这个想法,但没有证据确认身份,因此案件陷入了短暂的停顿。

转机发生在两个月后,1982年3月15日,有人在距离爆炸点150米的仓库屋顶上发现了一只烧焦的断掌。

发生这种事的概率非常小,以至于让人瞠目结舌。几十名乘客丧生。经过指纹比对,这个断掌与逃犯黄克芬的指纹吻合!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至此,持续13个月的“624”汽车爆炸案告破。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无法回答。黄克芬的动机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主要分歧:

第一,黄克芬炸鱼为什么要炸公交车?他的转变太奇怪了。

在确认犯人是黄克芬后,项目人员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本着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次派出大量人员,走访了黄克芬的124位亲友和与他一同被关押的374人。

客观来说,黄克芬是一个非常热爱“炸鱼”事业的人。他可能不会直接选择炸车。

于是有人猜测,作为逃犯,他随时都带着炸药,只在公交车上转移。当他找到合适的地方“炸鱼”时,却因为某种原因,在公交车上发生了摩擦,导致了这起事故。

第二,他是一个仇视社会的极端主义者。

这个很好理解。结合他过去逃跑不服判决的事迹,很多人猜测他是仇视社会,借机报复,所以带着炸药上车。

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猜想都有道理,但现在只能是猜想,无法证实。

更值得关注的是那几十个破碎的家庭,以及因此而受到伤害的普通百姓。

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警方怀疑凶手在车上,13个月后真相大白

总结:

不管时间有多长,生活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一个刻在骨子里的道理:世事无常。

前一刻还活蹦乱跳的生命,下一刻就转瞬即逝,成为永远的记忆。

就我们而言,我们可能无法阻止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命令,同时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安徽网“1981年厦门公交车爆炸案40人遇难,凶手是逃犯”

Tencent.com《1981年厦爆炸案始末:男子报复社会在公交车上取炸弹,致40人死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69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