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特点(人的特点描写的句子)

作者:艾菲微信官方账号:艾菲的理想我总喜欢说一句话:“人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人,只有特点。”为什么?— 1 —很多人喜欢盯着自己的缺点看。我不擅长沟通。我该怎

作者:艾菲

微信官方账号:艾菲的理想

我总喜欢说一句话:“人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人,只有特点。”

为什么?

— 1 —

很多人喜欢盯着自己的缺点看。

我不擅长沟通。我该怎么办?

我缺乏同理心,怎么办?

我缺乏行动力,我该怎么办?

在我的学员中,有人说自己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于是,我问他,“优柔寡断的另一面是什么?”

他想了一会儿说:“这是谨慎和关心。”

我问:“那么,谨慎和关心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他想了想说:“让我不要做什么冒险的事情,也让我避免了很多伤害,也没有进什么坑。身边好多人都进过各种坑。”

你看,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似乎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缺点,因为这会让人优柔寡断,缺乏行动力。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会带来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对风险的洞察和防范。

这种对风险的洞察和防范,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避免一些灾难性的风险或后果。

比如P2P来的时候,别人都去入坑了,你却没有,你一下子亏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这些灾难,你没经历过,很谨慎,却是很多人“入坑”“赔钱”的关键原因。

因为你一直都有这个特性,你无法理解没有它的那些瞬间会发生什么,所以你无法意识到它的重要价值,所以你抛弃了它。

这样你就会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问题和缺点上,以为自己满脑子都是,想赶紧改掉。

但其实这只是对自己身上宝物的“赤裸裸”的漠视。

这些宝藏说明了你的缺点背后隐藏着什么,也就是你的优点。合在一起就是你的特点。

就像这个学生一样,他有“谨慎”的特质,所以当他遇到隐含重大风险的事情或机会时,他会完美的回避。

但是,当他遇到没有风险,应该尝试的事情或机会时,他会完美的避开。

目前来看,“谨慎性”的特点显示了它的优势,即“它总能完美地规避风险”。

当后者出现时,“谨慎”的特征就表现为一个缺点,即“缺乏勇气和魄力”。

可见,缺点和优点同时存在于人的每一个特征中。

你的某个特质,在某些时候看起来是劣势,但在另一些时候,却是完全的优势。

所以,我会说,“人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人只有特点。"

毕竟,没有光,就没有影子;没有阴影,自然就没有光明。

— 2 —

那么,一个人的特点到底是什么?

指的是你在面对人和事物时,自然的、重复的思维模式、感受和行为。

就像这个学生的例子,他遇到事情,自然会看到隐藏的风险,这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

事实上,每个人的特点正是他的天赋所在。如果简化一下,我们可以说:特点=天赋。

很多人不喜欢天赋这个词。他们觉得是玄学或者鸡汤。

其实我的文章和课程中反复提到的“天赋”这个词,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特质,也就是你天生的、反复的思维模式、感受和行为。

因此,它不是关于像莫扎特、爱因斯坦和科比这样的人的音乐天赋、身体天赋或运动天赋。

如果你仔细看看你自己,或者你的老板,妻子,孩子,你会发现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都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感受和行为。

例如:

在项目启动会上,老板宣布了一个新项目。

有些人立即想到在什么日期之前完成什么,以确保他们对任务的及时提交负责。马上有人想,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分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人马上想到自己手里还有别的项目,如何统筹安排时间、人力、物力。

看,每个人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场景,但是每个人心中的第一反应却完全不同。为什么?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也就是天赋)不同。

那么,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特征或独特的才能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我们三岁时,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了1000亿个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向外伸展,试图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而神经元之间的每一次成功连接,都意味着突触的形成。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这种连接,最后,每个神经元都有15000个突触连接,我们的大脑产生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神经网络。

比如说,这就像园丁在花园里种植和修剪枝叶。在随后的12年里,在我们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中,这些神经元的突触连接会被不断修剪,有的连接会消失,有的连接会保留,有的连接会大大加强。

最后,当你15岁的时候,这些环节就基本固定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16岁以后就不能改变了。毕竟神经是有可塑性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

但必须承认,改变的概率和难度都比16岁之前大得多。

而你的特质,也就是你的天赋,其实就是那些在你大脑中被保存和强化的突触联系。

举个例子,如果你小时候对什么都好奇,而这种好奇心没有被父母、老师、同学嘲笑或压制,那么它最终会形成你的一个特质(也就是天赋),也就是“学”的天赋。

它代表了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有这种特质或者说天赋,在我以后的人生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3 —

那么,你的同一种特质什么时候会表现为优点,什么时候会表现为缺点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下面是我的回答:

首先,每个功能都有两面性。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所以,当你感受到这个特性的“好的一面”时,你会觉得它是优点,当你感受到它的“坏的一面”时,你会觉得它是缺点。

以“学习”特性(天赋)为例。当你觉得它驱使你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优势。

但是,当你觉得它无法让你专注于某个特定的学习领域,并且你总是可以一发不可收拾地改变学习领域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它的“弊端”。这时候你可能会说,这是我的缺点之一,因为这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专注。

第二:你使用这个功能的场合会决定它是优点还是缺点。

如果你想做的某件事/工作能把你某个特质的“好的一面”发挥出来,那么你会觉得它很有价值,并认为它是一种优势。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工作是“风险控制”,而你恰好有一个“谨慎”的特质(天赋),那么你在工作中就如鱼得水,因为你比别人更容易注意到项目中隐藏的风险。

相反,如果你做的是“在项目/项目上快速迭代”,也就是不需要考虑太多风险,直接去做,先看到结果就可以了。

那么,你“谨慎”的特质(天赋)会让你无法快速移动和迭代。这个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问题,或者觉得自己有一个缺点叫“犹豫”和“远见”。

第三,你使用这个功能的方式也决定了它是优点还是缺点。

一个特性好的一面,如果做过头了也会变成“缺点”。

这就是古人说的“过犹不及”。

举个例子,如果我上面说的那个有“谨慎”的学生,把它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事务上,包括吃饭点菜,买日用品等等。,会有什么结果?

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为很多小事而思考和犹豫的人,同时也会因为这些小事而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无法把时间花在做更重要的事情上以取得更大更重要的成就。

这时,“谨慎”就成了他的短板。

— 4 —

说了这么多,怎么才能利用好自己的特点呢?

品多多的黄征曾经说过:

“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方面都比我强,我只在少数方面比少数人强。比如隔离外界压力的能力,回归原始理性思维的能力,有时候还有逆向思维的能力。”

这样成功的人只是在某些方面强,而不是所有方面都强。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只有神才能涵盖一切。

所以一个人要想得到最大的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策略。

什么是正确的策略?

这个策略不是改正自己的缺点,整天忙着“补短板”,因为你的短板不可能变成长板(90分以上),最多变成“不那么短板”(60分以上)。

相反,这个策略是:把1-5个重要的特点(人才)发展成“长处”,同时管理好这个特点带来的“消极面”和薄弱的人才(这里就不讨论了)。

什么是“优势”?

不是任何一种特质都可以称为“优势”,只有借助这种特质,你才能反复地、成功地、愉快地实现某件事,这种特质才可以称为优势。

比如我的思维特点(即天赋)就已经是我的强项了。

为了这个天赋的发展,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潜心钻研,终于达到了现在的高手水平。当我成为优势的时候,我总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写出有深度的书,设计出有深度的清晰的课程。

而不是偶尔写一篇有深度的文章,做一门有深度的课程。

这个时候这个特征(天赋)就可以称之为“优势”,否则就是一个特征(天赋)。

对于一个人的重要特质(天赋),需要集中火力进行压倒性的投入,在最强点集中精力才能事半功倍。

这就像在一个富矿里深挖,比在几个贫瘠的煤矿里连续转产,回报要大得多。

这是正确的策略。

临终遗言

人生如果有捷径,我觉得是唯一的捷径——“顺势而为”“顺势而为”。

“势”至关重要。遗憾的是,我们无法通过空生成“势”,只能“利用”现有的势。

我们独有的特质,也就是天赋,正是我们应该借用的。

我的经验和观察是,一个人如果能早点认清自己的特点(即天赋),就能大大节省走弯路的时间,找到确切的努力方向,就能在那个确切的方向上继续努力,最终打造出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我们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发现自己的特点,认识自己的特点,开发自己的特点,管理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能量!

那时候,你会活出独特的朝气蓬勃的人生!

作者艾菲介绍:《直击的本质》作者,樊登读书APP“高效思维提升课程”经理,盖洛普全球认证高级教练培训师,国际蔻驰协会(ICF)认证专业教练。23万读者,微信官方账号,《艾菲的理想》创始人、作者,关注我,洞察底层逻辑,构建深度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679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