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发源地(普通话的发源地是北京还是河北)

没有语言习惯,比如孩子,单词,结尾等。河北滦平方言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的样本。有人开玩笑说:“学普通话就学滦平话。”村里的老人,开口就是“广播腔”金狗屯离北京只有

没有语言习惯,比如孩子,单词,结尾等。河北滦平方言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的样本。有人开玩笑说:“学普通话就学滦平话。”

村里的老人,开口就是“广播腔”

金狗屯离北京只有一山之隔,但是去那里不方便。你需要换三种交通方式。只有坐动车到承德,大巴在承德和滦平之间穿梭,从滦平到金沟屯,还得打车。

“所以金沟屯来了个外人,大家一下子就知道了。”76岁的郝润德用“广播的声音”说话。作为“声音七老”之一,他的到访对记者来说并不意外。

66年前更是如此,任何一张陌生的面孔进村,都会引起村民的困惑和议论。

“更不用说那两个陌生人,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他们在村里挨家挨户走,遇到人就打听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几口人,今年的粮食够不够吃。”郝润德说。

"但是年听说好像是北京市中心的人."88岁的周立新是“语言七老”中年龄最大的。他年轻时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后来成了村里一家砖厂的厂长。然后他刚结婚,他家窗户上还贴着“嗨”字。那是平凡的一天。午饭后,我正要出门,这时我遇到了这两个陌生人,向他要水喝。“当时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就把他们领回家,喝了一碗水。看到窗户上的“嗨”字,我询问了我的家庭情况。几句话就没聊太久。”

1953年普通话标准音采集者:没想到滦平方言成了普通话好润德

提到1953年的故事,郝润德的记忆更加清晰。2014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公益广告《学普通话,梦想有你我》,郝润德是第一个出场的人。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认为他的参与是一件小事。

1953年,两个陌生人去村里做笔记。

1953年,10岁的郝润德在金沟屯上小学三年级。上课进行到一半,校长领着两个陌生人进来,在教室后面默默地听了大半节课。下课后,郝润德和几个同学一起被叫到校长办公室。“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害怕。让我背课文,我随便背了一首唐诗。我记得是《本杰明法默》。”

“锄地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滴进了土里。谁知每顿饭都辛苦。”如今,76岁的郝润德再次在镜头前背诵这首唐诗,发音有些混乱。几年前,老人生病,长期卧床。“我现在做不到。那时候我说话清脆悦耳,现在我老了。”

和郝润德一样,白凤然也是当年被叫到办公室的学生之一。他说:“他们两个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问我一个问题,我回答了。他们又给了我一份手边的报纸,看完之后,他们又看了一遍课文。”

两个陌生男人走后,关于他们的故事还在村里流传了一段时间,背影在岁月中慢慢湮没。

很长一段时间,金沟屯的村民都不知道这两个北京来的年轻人干了些什么。后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当年的事情逐渐明朗。原来,这两人是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来金沟屯为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进行语音考察。

两年后的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的名称由普通话改为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同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为全民服务。”

目前,普通话在中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成为中国和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语言。

郝润德和白凤然也是后来才知道,自己背的古诗词,朗读的课文,意义重大。

大山里的普通话

白凤然说,从后来的普通话标准来看,滦平的方言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字正腔圆,直截了当。“当时北京的专家来了,感觉这里的人说话都很好,大家都能听懂。”

滦平的历史成就了清朝的“官话”

至于地处承德市一隅的滦平县,为什么会成为普通话标准发音的采集地?“注音七老”之一的白凤然给出了两个原因——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

时间追溯到遥远的明朝。明朝皇帝朱迪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迁都北京,并命令古北口以外的所有居民和军队撤到长城,以巩固他们的统治。在这个命令下,滦平地区成了无人区。200年后,当地方言基本消失,为北京官话后来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沃土。

1953年普通话标准音采集者:没想到滦平方言成了普通话白凤然

直到明朝灭亡,清兵入关,滦平一带才慢慢有了烟火。清朝康熙在承德建立避暑山庄,滦平成为皇室往来北京与承德的重要通道。之后,康熙帝废除圈地令,鼓励旗人从京畿等地迁往古北口屯田,并在滦平建了二十四个村落,包括清朝的五宫、八宫、二十四皇庄等机构。

"滦平大部分是满族,金沟屯是从北京迁来的旗庄."白凤然说。

当时满清政府正在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化,将北京官话推广为清朝官场使用的标准语言。滦平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旗号众多,与王公大臣交往频繁,长期受北京官话影响。北京官话是后来普通话的前身。

“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曾经被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量涌入,到了后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孩子的口音,省字。但如果用滦平话讲,会‘更难’,更接近普通话。”白凤然说,从后来的普通话标准来看,滦平的方言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字正腔圆,直截了当。“当时北京的专家来了,感觉这里的人说话都很好,大家都能听懂。”

“我长大到外地读书,老师同学都说我说话很标准。仔细想想,滦平县的人好像说话都挺标准的。”白凤后来当了语文老师。他说,回顾自己的一生,就像被这根淡淡的线牵着走,很多事情都顺理成章。

“音标七老”成了普通话的代言人。

2012年,利用河北省方言整理保护的契机,滦平成为“中国普通话之乡”的文化品牌,迅速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滦平“普通话之乡”的名号越来越响亮。因为66年前的那件事,退休在家的白凤然也不时接到一些新的“任务”。“新闻联播的李瑞英老师,教育部副部长来滦平开普通话相关的会,我也参加了。我还参与了2013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收集工作。”白凤然是当时年纪最大的参与者,每天在地下室录音四五个小时。

1953年普通话标准音采集者:没想到滦平方言成了普通话留学生从“音标七老”学普通话,拍照。

2018年9月,白凤然甚至登上央视《开门见山》栏目,讲述自己和普通话的故事。用滦平县副县长孙丽霞的话说,白凤然成了滦平官话的代言人。

老村长姚凤元说,偶尔与白凤然的《声七老》重聚,他们不禁感叹自己无意中做了一件意义如此重大的事情,“因为推广普通话对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

1953年发生在金沟屯村的那件小事,出人意料地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随后几十年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不仅消除了中国人之间的语言障碍,而且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

几年前,郝润德教了很多外国朋友学习普通话。在他的记忆中,一个白俄罗斯学生和一个德国学生的发音相当标准。白凤然对一个尼日利亚小伙印象深刻。“他叫肯尼迪,我教他唱《东方红》。有一个加拿大人,让我教他读课文……”

现在,走进滦平,一块刻有“普通话之乡”的石雕矗立在显眼的地方,似乎在宣告这个小县城曾经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1953年普通话标准音采集者:没想到滦平方言成了普通话金沟屯小学“普通话语音采集处”石碑

知识:普通话

现代汉语的名称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及普通话和推广简化字是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对共和国成立之初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如今,普通话已讲出国界,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许多国际组织以普通话为官方语言或工作语言,170多个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其中70多个国家纳入基础教育。

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习普通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79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