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华沙(波兰华沙理工大学)

前言:1956年10月19日,早上7点,一架专机缓缓降落在波兰华沙机场的跑道上。刚刚平反,即将成为波兰最高领导人的马尔卡,带领着波兰的领导集体,有点焦急地等着迎

前言:

波兰华沙(波兰华沙理工大学)插图

1956年10月19日,早上7点,一架专机缓缓降落在波兰华沙机场的跑道上。刚刚平反,即将成为波兰最高领导人的马尔卡,带领着波兰的领导集体,有点焦急地等着迎接贵宾。

从专机上走下来的是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率领的代表团。前一天,苏联已电告波兰,赫鲁晓夫将于19日率团访问波兰。波兰方面明确拒绝了这次访问。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赫鲁晓夫和尼克松

但是,在那个时代,苏联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谁也不能轻易拒绝他们的意愿,至少波兰不能。因为和赫鲁晓夫一起的,还有从苏联和民主德国慢慢逼近华沙的苏军。

在冷战高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在密谋瓦解东方集团。偏偏在这个时候,同属东方集团的波兰和苏联发生了内斗,甚至兄弟反目,刀光剑影,兵戎相见。

那无疑是冷战开始以来东方集团最危险的时刻。那么,谁能力挽狂澜呢?穆卡尔把希望寄托在远东...

1.戈穆尔卡和罗科索夫斯基

赫鲁晓夫一如既往地傲慢。一下飞机,他就开始激烈指责戈穆尔卡等人。他们认为他们要背叛社会主义和苏联。

面对赫鲁晓夫和他身后强大的苏联、戈穆尔卡、波兰,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不停地解释。但他心里清楚,当前苏波矛盾根本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问题。用远东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毛主席的话说,这就是“老子党”和“儿子党”的问题。

冷战开始后,在斯大林的强势领导下,苏联内部的大国沙文主义愈演愈烈,本应相互独立、精诚合作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都被苏联当成了小弟,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哥穆尔卡哥穆尔卡

这种现象在以波兰为代表的东欧尤为突出。原因很简单。二战期间,东欧很多地方被德国占领,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不得不流亡苏联。二战结束后,苏联支持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些被流放到苏联的波兰共产党人逐渐成为波兰的领导人。

比如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波兰国防部长的罗科索夫斯基,就有波兰和苏联的双重身份。他是波兰的国防部长,也是苏联的元帅,也被称为朱可夫和科涅夫。

所以,目前苏联和波兰的矛盾实际上是戈穆尔卡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矛盾,是完全服从苏联还是坚持波兰独立的外交和内政之争。

赫鲁晓夫来到这里是因为波兰党中央已经选举戈穆尔卡为第一书记和波兰的领导人。但这次选举没有得到苏联的同意,苏联更倾向于时任波兰国防部长的罗科索夫斯基掌权。

穆卡尔和波兰已经做好了苦战的准备,甚至有人建议把赫鲁晓夫一行人作为“人质”,以迫使苏联接受现实。

然而,戈穆尔卡知道,面对强大的苏联,这一切都行不通。波兰作为苏联扶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面前天生话语权不足。简单来说,波兰的意志影响不了苏联。

北约华约对峙北约华沙条约对抗

在东方集团内部,唯一能使苏联成为盟友而不是小弟,并有可能对苏联施加影响的国家是中国。

但是中国会帮助波兰吗?或者说,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会接受中国的调停吗?

2.赫鲁晓夫面临的问题

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不顾波兰的反对,亲自率团“访问”波兰,无疑是外交礼仪上的不尊重。更何况波兰小,东欧大。作为东方集团的“老大哥”,苏联的一举一动自然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注。

苏联以这种强硬姿态回应了来自波兰的“抵制”。如苏联所愿,无疑是“大国沙文主义”的恶名。社会主义国家就算不敢说,也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他们肯定会宣传,抹黑苏联。

如果我们坐视波兰摆脱苏联控制的举动,那将是更加有害的。简单来说,在美苏冷战的最前沿,德国无疑被分成了两半,苏联领导下的民主德国和美国领导下的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去波兰问罪赫鲁晓夫去波兰认罪。

为了应对来自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威胁,苏联在民主德国驻扎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当时古巴导弹危机还没有爆发,在恐怖和核力量的平衡下,大国不会发生直接冲突的基本理念还没有成型。换句话说,当时美苏真的有可能在德国开战。

因此,如何保证驻扎在民主德国的军队的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苏联对整个东欧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波兰位于苏联和民主德国之间。一旦波兰脱离苏联的控制,将使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支持效率降低,使其在冷战中处于更大的劣势。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苏联才如此关心波兰。这次赫鲁晓夫率领最高级别代表团向波兰施压,只是因为他不想失去对波兰的绝对控制,同时也担心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效仿波兰。

但是,问题是波兰的态度也很坚决。赫鲁晓夫一到波兰,就要求推迟波兰中央选举。当日,华沙爆发示威游行。来自军方的消息是,波兰军队已经封锁了通往华沙的通道。如果苏联想继续向波兰施压,它将不得不与波兰军队开战。

苏联钢铁洪流苏联钢铁洪流

赫鲁晓夫的根本目的是加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以应对来自美国的威胁。如果波兰在苏联的压力下,答应了苏联的要求,那么充其量是苏联失去了名誉,但保证了实际利益。

但是,如果波兰不屈服,不得不与苏联竞争,甚至开战,这决不是赫鲁晓夫所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不仅无助于增强苏联的实力,反而会分裂东方集团。

这个时候赫鲁晓夫其实也有退让的想法,但是他还需要一个台阶,尽可能保证苏联的利益。

结果,苏联也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3.来自东方的调停

中国作为东方集团的一员,自然十分关注苏联和波兰之间的紧张对峙。1956年10月20日,赫鲁晓夫访问波兰的第二天,华沙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在他们的横幅中,有一句口号是“我们得到毛泽东的大力支持”。

事实上,作为第三方,在苏联和波兰的邀请之前,中国自然不可能如此明确地表达对波兰的支持,但从中也可以窥见当时中国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背后各国对中国的信任。

事实上,在苏联和波兰的这场争端中,中国几乎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波兰一边,因为中国本身就是第一个反对苏联过度干涉和盲目指挥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是碍于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的面子,没有明确提到。

这从毛主席召见时任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表明中国态度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现在,看起来波兰不会马上离开东欧集团加入西方...让他独立,给他平等,让波兰留在东方集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此事的态度。

10月23日,苏联决定召集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讨论波兰,中国也被邀请。其实这是苏联要求中国调解苏联和波兰的关系,但苏联不好意思说用了这样的借口。

斯大林逝世后,毛主席成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斯大林死后,毛主席成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这从苏联的行动就可以看出来。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赫鲁晓夫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并首先与中国代表团进行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他倒苦水,说这是“为难”苏联。自然,他希望中国尽力维护苏联的面子和利益。

中国代表明确表示:

“社会主义不能有几个中心,而只能有一个中心,那就是苏联。但是苏联本身就有沙文主义的问题。”

肯定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直接批评苏联本身的沙文主义,即过多地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既是中国对此事的态度,也是中国调解苏波矛盾的方式。

看似只是一句话,实则牢牢抓住了苏联和波兰最关心的问题。正是因为苏联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维护,波兰获得了平等和独立的机会,这场争端才有可能演变为东方集团的内斗,最终得以解决。

4.结论。

一时之强在于实力,千年之输赢在于理智。

1956年波兰和苏联爆发冲突时,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远不如现在。但当时世界两强之一的苏联和小国波兰都愿意接受中国的斡旋。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中国占领了“理性”。

国家之间,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一个为了利益而完全不讲道理的国家,注定不会长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69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