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图片(桃仁菜图片大全)

之前重点介绍了桃仁的活血作用以及在妇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提到桃仁和红花经常是成对出现的药物,一定要一起用。但是桃仁和红花的应用场景还是有区别的。桃仁作

之前重点介绍了桃仁的活血作用以及在妇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提到桃仁和红花经常是成对出现的药物,一定要一起用。

但是桃仁和红花的应用场景还是有区别的。桃仁作为植物种子,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很多种子药材都有润肠的作用,桃仁也不例外,还具有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作用。

桃仁图片(桃仁菜图片大全)插图

桃仁桃仁

1.桃仁在其他方面的功效及应用

1.便秘

桃仁含有丰富的油脂,有润肠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疏郁散结。可用于便秘,尤其适用于血瘀热滞或气滞血瘀所致的便秘。

《伤寒论》中的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都含有桃仁和大黄。一方面,它们可用于“贮血综合征”(症状如热和血液结合,腹部绞痛和疼痛,腹泻,疯狂,发烧等。),另一方面可用于实热引起的便秘、小腹疼痛等。

“十一德消方”含五仁丸,与桃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同用。用于老年人血虚引起的肠燥、排便困难、产后或便秘。

对于小儿便秘,桃仁、松子、郁李仁与粳米一起制成三仁粥。(注意桃仁有毒,量要轻)

桃仁图片(桃仁菜图片大全)插图(1)

老年人腹痛、便秘老年人的腹痛和便秘

2.咳嗽和哮喘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在表里,润肺燥的药物通常可以润大肠,用于便秘,如阿胶;同样,润大肠的药物也可以润肺,比如桃仁。但是每种药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名医别录》中记载桃仁有“止咳升气”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虚实夹杂的咳喘。

比如《肘后》配桃仁泡酒,《医吃心情》配桃仁粳米煮粥等。,用于咳喘。

在方散中,桃仁则配以杏仁、紫苏叶、前胡等。,用于外感风寒燥,咳嗽痰稀。

桃仁图片(桃仁菜图片大全)插图(2)

3.肺痈、肠痈(类似于肺部感染、化脓性肺炎、肠道感染、急性阑尾炎等化脓性疾病)

桃仁初用于治疗热瘀所致的肺痈、肠痈。但很少单独使用,常与清热解毒药物配伍,帮助消肿排脓散结。

如《千金方》胃经汤,以苇茎为主,加桃仁、薏苡仁、冬瓜仁,用于肺痈咳嗽,吐恶黄痰、脓血。

用于肠痈初期。《金匮要略》中有大黄牡丹皮汤。桃仁与大黄、牡丹皮、芒硝、冬瓜子同用。桃仁帮助大黄、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热排脓。

根据现代临床报道,二人益脾汤(桃仁、乌药、牡丹皮等。)对治疗阑尾炎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0):465]

4.疝气

《石斋白奕譞方》桃仁膏(桃仁、茴香)用于气滞血瘀、膀胱肠气、疼痛难忍所致的疝气,表明桃仁有解郁散结的功效。

5.阴肿

阴肿是指男女外阴肿胀的疾病,多由风邪、湿热、寒湿、蚊虫叮咬、肝郁血瘀等引起。

《台外秘笈》用桃仁外敷,用于妇女产后阴胀烦闷。也可用于男性阴部肿胀。

6.淋证(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等。以尿频、尿痛为主要症状)

传统的桃花和桃枝用于治疗淋症和小便不利,但很少使用桃仁。如今,桃仁方在临床上被反复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桃仁配大黄、芒硝、桂枝、甘草等。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吉林中医药,1986,(4):10]

7.牙痛

“卫生家宝方”将桃仁放在火上烧,吹出来,放在牙齿上,咬一口,用于牙痛。

桃仁图片(桃仁菜图片大全)插图(3)

牙痛牙痛

8.耳聋,耳聋(耳化脓性疾病)

《千金方》中桃仁用于塞耳、塞耳。《生肌宗录》用桃仁加松节油、花椒、巴豆作外耳塞,用于长期耳聋。

9.喉咙痛,嗓子哑。

会厌逐瘀汤(桃仁、红花、桔梗、玄参等。)在译林中用于会厌肿块、咽部息肉、声带小结等疾病的改错。

临床上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炎。桃仁、川芎、当归等。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中医杂志,1989,(1):40]

10.皮肤病

临床上常用于疮、疹等皮肤病,以外用为主。比如唐尧的经验方,桃仁捣烂成泥,产后出皮疹用猪油外敷。

此外,由于桃仁具有活血、润燥、杀虫的功效,中医也认可其具有美容润肤的作用。外用,千金一方用桃仁和粳米浆,使皮肤光滑。在宫廷药方中,桃仁膏是由桃仁和蜂蜜制成的,用于消除皱纹和愉悦皮肤。

注意:

有的患者外用桃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接触部位奇痒难耐,出现红疹。如果过敏,请停止使用。

二、现代药理作用

1.桃仁含有30-45%的脂肪油,可分解成脂肪酸,促进胃肠蠕动,润滑肠道,方便排便。但由于其脂肪油较大,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宜煎服,可作丸剂。

2.桃仁中的苦杏仁苷可水解成氢氰酸,小剂量的氢氰酸可抑制呼吸,减少耗氧量,反射性加深呼吸,咯痰解郁,故可用于咳嗽。但大剂量氢氰酸抑制呼吸,容易引起中毒,使用时要控制剂量。中国药典规定不得超过9g。

3.对初期炎症有很强的抗渗出作用。

#多卡医生超级团队#

参考数据

《神农本草》、《伤寒论》、《名医辨证论治》、《中国药典》、《中国临床中药》、《中药

本文为@黄手迹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本文涉及的处方和用法是根据平台的要求规定的。它们仅供学习和参考,不做其他用途。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处进行辨证论治。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留言。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看完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个中医”系列文章每天更新一个中医,后续内容会更好。也可以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看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483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