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是什么意思(msn是什么意思受虐倾向)

张小龙今年49岁。他现在知道自己的命运了吗?2000.3自由职业者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张小龙”,那么你能找到的最早的相关信息,应该是《人民日报》一篇题为《饥饿

张小龙今年49岁。他现在知道自己的命运了吗?

从Foxmail到微信,张小龙的22年

2000.3自由职业者

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张小龙”,那么你能找到的最早的相关信息,应该是《人民日报》一篇题为《饥饿的肚子上显示冲动的免费软件》的时评,该文发表于2000年3月26日《人民日报》第4版,署名为魏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张小龙”的年轻人,他开发了一个免费软件,现在没有工作。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年轻人最终会深刻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你唯一能知道的信息如下:张小龙,男,30岁,无业,自由软件开发者。如果有一点传奇的话,张小龙开发的免费软件是当时中国免费邮箱领域用户数量最多的。

这个软件的名字叫Foxmail。

后来有传言称,时任金山总经理的雷军对Foxmail感兴趣,出价15万元收购,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放弃了。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从1997年1月到2000年4月,也就是开发和维护Foxmail的三年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收获。现实留给年轻的张小龙的只有对未来的犹豫和彷徨。

按照目前的观点,张小龙完全可以对Foxmail收费。就算每个用户只出一元钱,张小龙一个月至少能赚一百万。但是张小龙没有。

为什么不呢?

当然,这背后也有时代。在当时的互联网世界,免费是基本规则。软件一旦付费,你就得做好用户流失的准备。

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张小龙自身的坚持。

时任《电脑爱好者》记者的李曾问张小龙,FoxMail为什么不收费?

张小龙说,他一直没有勇气把Foxmail变成商业运营,如果Foxmail没有自己的营销人员、开发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向用户收费就是不负责任。

但是团队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于一个独行侠来说。对于199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的张小龙来说,至少还需要10年,他的商业属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那时候,自己创业是张小龙从未尝试过的方向。他的想法是找老牌公司,和他们达成合作或者直接收购Foxmail。但几经波折,都以失败告终。

“风险投资人要求合作,但他们不想和我一起把Foxmail做好。他们看重的是我的用户数量,而不是这个产品。另一类人是只想卖Foxmail软件的有钱人。”

对于乔布斯的追随者来说,商业本身应该让位于产品本身的艺术性。Foxmail是张小龙一行一行敲出来的。他宁愿物质条件艰苦,也不愿成为庸俗的产物。

但就像无数狗血的故事一样,理想终将让位于现实。况且现实本身也未必那么糟糕。

2000.4 Foxmail被博达收购

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宣布加入博达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兼副总裁,其开发的电子邮件软件Foxmail将以120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博达。

博达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主要从事基于电子邮件的软件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虽然这家公司早已消失在互联网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它之所以还被挖掘出历史遗迹,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它与张小龙的过往交集。

收购Foxmail的第二天,张小龙写了一段话:

我说,“我卖了‘Foxmail’。“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仿佛那一刻我意识到Foxmail真的要离开我了。一个陪伴了我四年日日夜夜的伴侣,一个我四年精心雕琢的作品。从灵魂到外貌,我能数清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我对它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关怀。在我心里,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个代码都有我在那一瞬间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一种想反悔的冲动。我写了十年的程序,第一次为自己不再拥有一个作品而感到如此强大的失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自己的价值。这时候我才知道“她”在我心目中是那么的重要。80%的Foxmail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的。我只想把它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有人可能会说,一个软件卖1200万,绝对是天价。无论你放弃了多少,都应该在红色的人民币面前化为喜悦。那太小看张小龙了。如果他想赚钱,他可以在软件上做广告,或者早点“卖了自己”。他为什么要坚持到现在?

在记者对唐朝张小龙的采访中,张小龙给出了他加入博达的原因。他刚开始写Foxmail的时候,源于一种激情。激情是早期产品开发的助推器。但当产品的结构完善了,剩下的就是用户需求引领的功能提升,后者是水磨功夫,单靠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其实在加入博达之前的两份工作中,他一直抱着软件是团队业务的想法,而软件工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组织上万行代码,这往往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加入博达,他可以有一个开发团队帮助他,一起改进Foxmail。

在博达,Foxmail还是免费的,里面没有广告。但这并不意味着Foxmail没有找到盈利的方向。张小龙在接受搜狐IT对张小龙的采访时表示,博达推出面向企业用户的Foxmail服务器,其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0%。

有时候,让步可能会得到更大空的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时隔不到4个月,《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了一篇关于张小龙的报道(转载自《中国青年报》),而这一次文章的标题张小龙不再是饥饿,而是变成了程序员张小龙的幸福生活。

在博达2000年至2005年的任期内

传言张小龙收到博达的钱后,买了一辆越野车,然后开车去了西藏。我们无从得知沿途的风景,但也许,他会在他的车里玩蓝莲花。

“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从西藏回来后,张小龙与外界几乎没有交集。一个有天赋的程序员成为了公司高管,他的锋芒渐渐褪去。人们崇尚单枪匹马的英雄,却对躺在高堂上的有钱人没有太大兴趣。

在broad的日子里,张小龙的主要工作不是维护Foxmail。作为技术总监和副总裁,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管理项目和控制进度。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自己写了10年的节目,现在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商业意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忽略了Foxmail。五年间,张小龙以一年一个版本的速度将Foxmail从最初的2.1更新到5.0.800.0。这样的速度在今天的互联网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十几年前已经不是一个慢速度了。

除了阔,张小龙的风头也渐渐淡了。除了应新潮电子的邀请写了一篇如何编写电子邮件软件的文章外,金星在曝光Foxmail5.0的漏洞时,还说这是炒作。除此之外,我几乎没听说过他。

如果故事这样发展下去,也许博达最终会上市,张小龙也会如他所愿与公司一起成长。但也许到那时,腾讯后来的QQ邮箱也未必打得过网易的邮箱,张小龙也不会成为微信之父,甚至不会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

但命运的奥秘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正如张小龙没想到的,2005年的春天,他的人生轨迹将再次发生改变。

2005.3腾讯收购Foxmail

2004年,腾讯在港交所上市。那时,QQ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亿。

2005年3月16日,腾讯进行了上市后的第一笔收购:Foxmail。此外,张小龙和20名Foxmail团队成员也将加入腾讯。

对于腾讯来说,收购Foxmail是必不可少的补充。据《IT时报》报道,马认为未来三四年将是赢得客户的关键时刻,而Foxmail拥有技术和客户。当时腾讯还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MSN。

MSN作为微软的社交产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社交产品的鼻祖。MSN除了自身的即时通讯功能,还依赖Outlook的电子邮件系统。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与Outlook抗衡的Foxmail,自然成为腾讯打击强敌的重要法宝。

然而,商业规则总是要求双方达成一致。腾讯想买,博达为什么愿意卖?原因也很简单,缺钱。

事实上,早在博达收购Foxmail的当年,就有消息称,由于郝颖科教控股公司停止向其子公司博达注资,后者即将倒闭。博达的CEO在同年9月1日召开员工大会,称目前账面上的资本只有180万人民币。从这个月开始,所有员工的工资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个消息也证明了另一个传闻。据博大内部人士透露,当年承诺给张小龙的1200万元,实际上只支付了一小部分。

在“存活”了4年之后,由于母公司上市失败的影响,博达的账面再次飘红。为了及时止损,博达只能选择出售Foxmail来换取现金支持。

至于张小龙,因为他和腾讯签了保密协议,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你开心吗?还是迷路了?还是风平浪静?一切仿佛回到了2000年的原点,不同的是,他比以前大了5岁。

软件是一门生意,这是他在第二家公司学到的。而生活依然是一门生意。即将到来的第4职业之路是什么?

没人知道。

2005-2010年攻击邮箱

如果打开QQ邮箱,停在登录页面,看左边的图片,退出,进入,退出,再进入。你会发现画作会不断切换。

如果你看到的是那句话:“你说我错了,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也许是时候微笑了。因为在玛雅预言终结的一年前,这句话还出现在微信3.0的启动页面上。

常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联系。同一句话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产品上。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来自同一个团队。

2002年,腾讯推出第一款邮件软件——QQ mail,并将邮件入口放在QQ上,希望借后者强大的用户基础为前者铺路。但结果出乎意料。QQMail不但没有吸引用户,反而引起大量用户吐槽,说它让QQ更加臃肿。

无奈,QQ邮箱团队迅速转身,在2004年做了网页版QQ邮箱。但网页版邮箱功能简单,既没有亮点,也没有高超的操作手段,与同时期的网易邮箱大相径庭。

邮箱是腾讯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不能轻易放弃。既然内部做不到,那就从外部吸引人才。所以才有了腾讯收购Foxmail的举动。

传言腾讯收购Foxmail时,张小龙不想在深圳工作,于是马只好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谣言虽无确凿证据,但也略有根据。第一,严光成立于2005年3月,刚好是Foxmail被腾讯收购的当月;第二,我来找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住在广州,说他不想去深圳是有原因的。

当然,我们总想见证天才压弯资本的奇迹,但在商业世界里,天真的人是不会有票的。

张小龙加入腾讯后,要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QQ邮箱的“烂摊子”。

有人说既然张小龙人人都开发了Foxmail,那对付QQ邮箱不是小菜一碟吗?

但现实告诉我们,成功是不可复制的。Foxmail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还取决于免费属性和先发优势建立的认知壁垒。

QQ邮箱3.0版本采用了当时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最好的UI设计,花费了团队半年的精力。然而上线后,QQ邮箱依然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比,比;比,毕竟投入了这么多成本,不好意思。据微信团队成员回忆,当时艾瑞邮箱排名在6、7位,流量甚至不及163邮箱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当时在3.0版本中,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慢。除了电信用户,其他用户基本都卡在登录界面。功能再好,速度跟不上,也只是白搭。

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七星邮箱”事件。无论是在内部人士的回忆中,还是在QQ邮箱团队录制的、作为腾讯内部培训的视频中,参与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

“小龙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个沙漠七星级酒店的故事。当时他说,我们团队是三星级的,所以只能做三星级的产品。所以我们要把团队提升到5星7星,才能做出5星7星的产品。”

在《龙珠》中,收集七颗龙珠可以召唤龙,并向它许愿。张小龙和他的团队可能只是想证明自己。

就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首先,QQ邮箱的技术核心被彻底颠覆改写。其次,深圳总部派出了更资深的人负责运营。张小龙还要求将严光的内部邮件系统换成QQ邮箱,这样他就可以成为自己的用户。而且团队里每个产品经理每个月都会去论坛看1000条用户反馈和回复,关注100个用户博客,做10次用户调查。

互联网里有一句话,所有的产品都要以用户为导向。但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人这样做。如果你把反馈扔给客服,抱着乌合之众,你以为你能看透事情的全貌。如果这群人知道1000/100/10法则,这个世界上可能会少一些糟糕的用户体验。

2006年冬天,QQ邮箱简易版上线,开始快速拓展市场。从2007年初的100万用户到年中的1000万用户,只用了半年时间。紧接着,换肤、POP文件夹、邮件订阅、文件中转站,一系列新功能的推出,让QQ邮箱迅速俘获用户的心,以更快的速度前行。

到2009年,QQ邮箱的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10年“漂流瓶”上线时,用户已经超过1亿。那一年,QQ在线人数刚刚突破1亿。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出现在邮箱登录页面上的那句话:“你说我错了,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如果你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你应该知道它其实出自迈克尔2008年发行的专辑《流行之王》。

这张专辑有两首歌,歌名是这一段的结尾,很完美:

第一首歌叫《他们不在乎我们》;

第二首歌叫《记住时间》。

2010-2011无饭之日

如果你是在晚上看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饿,也可能会打开美团点个外卖。感谢你们的贡献,美团创始人王兴可以用这笔收入把自己早期创业产品——饭否的用户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微信之父的另一面。

2010年,是QQ邮箱最红火的一年。但由于国内市场的制约,邮箱本身的前景并不乐观。对于正在崛起的张小龙和他背后的QQ邮箱团队来说,这样的未来是无法接受的。他们必须找到新的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微信的诞生萌芽了。我们无法得知张小龙和他的团队在微信的前两年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挣扎。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他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

你想象中的中年是什么样的?大肚油腻脸,保温杯在手,杯里枸杞?

猜猜张小龙年中长什么样?如果你猜不出来,不妨听听罗大佑的《你的样子》。也许你能找到灵感。

好了,废话不多说,揭晓答案。

40岁的张小龙看1Q84:

“哪里可以买到1Q84 3?不要竖。”

40岁的张小龙,在季度会上,用电影讲事情:

“以前我给大家开季度会,每个ppt都是通过几部电影讲的。后来看了@河彩头的猜电影,就再也没开过季度会了。”

40岁的张小龙每天至少要diss微博3次:

“微博真的是一个让事情越来越复杂的地方,尤其是有很多女性的时候。”

“微博也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你说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怕你有心。”

“用户量级不大的新浪微博甚至会崩溃。TXer怎么看?”

40岁张小龙,吐槽车震:

“每天都有这么多车在晃动。这些摇晃的力量本可以用来发电。真是浪费。计划开发一款汽车震动充电器。献给iPhone。”

40岁的张小龙讲了一个冷笑话:

“为什么同事座位的铭牌都贴在左边?因为放在右边就是座右铭。"

当然,40岁的张小龙还是会去东莞:

“东莞一日,天下已千年。”

在普遍印象中,20岁的人嫩滑;30岁的男人圆滑;而40岁的男人就是老奸巨猾。张小龙的40岁,却仿佛是一个刚从聊天室时代走出来的原始人。他不仅滑溜,而且像一棵乱七八糟的杂草。但是杂草总是有很强的生命力,比春天绿色却整齐划一的稻田要好。

40岁的张小龙,他的QQ签名还停留在洪晃多年前的那句“没有目的的美好生活”里,还在牵挂着只能靠上网生活而不能动弹的病人。他思考基因,对比微博、樊菲、米聊、Kik,倡导无印良品的极简美学。

当时他认为优秀的产品可以免费,哪怕做其他产品来养它。他把微信当成小众产品,把手机当成人体的延伸。他渴望成功,但也认为成功的产品是无法预测的,预测成功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产品。

出生于1969年,有四个知名的互联网老板:雷军,汪峰,陈一舟和张小龙。在微信成为今天的微信之前,雷军是金山(2007年在HKEx上市)董事长,创办了小米;汪峰创办蓝港在线(14年在HKEx上市);陈一舟人人11年在纽交所上市,旗下有Catflutter等知名网站。

在张小龙那里,除了10年前的Foxmail和今天的QQ邮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成就的了。按照现在的情况,他可能永远也追不上前三个人。

我可能是张小龙里的佛教徒,但我们围观的人不禁感叹:廉颇老得吃不下饭了。

一个更恰当的表达可能是:张小龙到吃饭的年龄了吗?

2011-2013微信长成中学

毫无疑问,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是模仿Kik的,Kik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电话通讯录导入社交关系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熟人社交产品。

此前,MSN和脸书等内部社交网络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弱社交关系。正是因为与前者的不同,Kik迅速走红,受到国内创业者的关注。

Kik在中国的第一个模仿者不是微信。2010年底,小米公司在参考了iOS和Kik的视频通话软件后,由当时的产品经理黄江吉牵头,不到两个月就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即时通讯工具——米聊。

米聊推出后,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风头无限。

而张小龙在看到Kik之后,很快就看到了机会,于是给马写信,表示要做一个类似的产品。就这样,张小龙负责的广州研究院迅速抽调人员,组建了一个10人的微信团队,在iOS、Android、塞班上同步上线。

米聊推出一个月后,微信发布。

微信在发布之初,并没有得到腾讯太多的帮助。腾讯内部流行的赛马机制,除了微信之外,还有两个团队,在做同样的事情——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

当时,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都直属集团副总裁刘成敏,而张小龙只是广研的总经理。两者排名相差很大,而前者的团队实力有上千人。

但是基础好不代表做出来的产品就一定成功,也有很大的制约因素。一开始微信、手机QQ、Q信团队在同一起跑线上,数据都不太好。但微信的体验强于Q邮和Q邮,后两者因为是无线板块,不得不担心运营商的感受。毕竟这个板块很大一部分收入是电信增值业务带来的,即时通讯是运营商的生命。

当博客世界后来采访刘成敏时,刘成敏说:

“我们有来自运营商的压力。微信可以抢运营商的地盘,我们不行。"

微信轻装上阵,赤脚不怕穿鞋;Q手和Q信向前装,很难发挥全部力量。所以交流之间,微信的对手只有米聊。

2011年1月,香港出现了一款语音即时通讯应用TalkBox,用户可以通过它进行语音通话。米聊和微信迅速跟进,分别在3月和5月增加了语音对讲功能。

随着新功能的推出,米聊和微信的用户数量开始激增,而Talkbox的用户数量从最初的4500万下降到100万。我们无法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也许我们已经知道,弱肉强食依然是这个世界不可改变的法则。

你在米聊和微信之间一路厮杀,小米的服务器都撑不住了。一天停机5次,用户集体掉线,图片传输卡顿,语音卡顿……问题层出不穷。相反,微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体验,流畅、简洁、经济。得益于细节上的优势,微信的用户数终于超过了米聊。但两者还是差别不大。

真正的赢家是微信在2011年8月发布的“查看附近的人”。这种基于LBS的与陌生人交友的功能迅速俘获了都市男女的心;10月1日,随着“摇一摇”和漂流瓶的发布,微信彻底引爆了市场。

如果说最开始微信是靠模仿拿到入场券的话,现在是靠创新占领市场。

这个时候米聊已经完全不是对手了。据IT之家消息,雷军早在米聊成立时就承认:米聊和腾讯是在赌时差。如果腾讯在米聊一年后做类似产品,米聊的胜率是50%。如果两三个月内有反应,米聊百分百死。

雷军的话既有对也有错。因为米聊真的输了,打败它的不是全副武装的腾讯总部,而是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团队。

2011年底,微信用户突破5000万;2012年3月,微信用户突破1亿;2012年4月,朋友圈功能上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2012年9月,微信用户突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国内下载量和用户数最多的熟人通讯软件。

此时距离微信第一版上线还不到2年。起初借用微信和米聊的Kik,13年底注册用户不会超过1亿。

2013年大火之后

11年,和菜头在知乎写了一篇关于“腾讯的张小龙是个怎样的人”的回答。蔓延到“后世”,只剩下“他是广州深夜最大的肯特消费者”这句话。在产品经理的圈子里,这句话和科比在篮球圈的“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一样有名。

12年,lily li在一个回答中称张小龙为中国第一产品经理,所有评论都认为是软文。

1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对当今互联网10大领军人物进行了排名。前九名分别是、马、马云、丁磊、雷军、陈天桥、周和张朝阳。而最后一个是张小龙。特别的是,除了张小龙,前九名都是上市公司创始人。

从顶级程序员到顶级产品经理;从小圈子里的偶像到主流媒体认可的成功人士;张小龙已经出了名。

一个人一旦出名,马上就会陷入漩涡,无数人想和你扯上关系。今年外界邀请张小龙采访不断,但除了极客公园有幸获得独家采访,大部分媒体都很沮丧。

但媒体总有办法。既然不能采访本尊,也可以采访亲戚朋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日报在2013年7月8日刊登了对张小龙同学和老师的采访。

张小龙的室友:

“他很聪明。他一入学就拿到了奖学金。”"他足球踢得很好。"

张小龙的研究生导师:

“专注,不爱说话,喜欢摆弄电脑。”

“他最后一次回武汉,是在2011年国庆节的时候。他去过我家,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来。”

所以,在更远的未来,我们还可以看到《邵阳日报》在张小龙采访邵东故里,展示张家的祖屋和坟墓。

当外界都在探寻张小龙的成长轨迹,为他安排座位,让他更加出名的时候,张小龙却越来越让自己沉入产品的世界。

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他强调了成瘾、刺激和性暗示。

13年在《腾讯月刊》发表的文章中,他更多的提到了简单,反思,人性。他开始更加关注市场和需求,从文化和产业层面看待产品本身。

至于微信,他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复是:

“微信,外界过热了。”

他认为,微信本身就是一个消息系统,核心是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中循环。任何外界因素都无法打破这种循环,所以微信拒绝过度营销和人为干预。

“如果一个系统真的是活的,肯定会有草有树在生长,我们不需要去推动它。”

如今,信奉这一理念的互联网从业者要么去龙泉寺出家,要么去钟南山出家。总而言之,已经灭绝了。

香烟遇到火会怎么样?会点燃。点亮后会发生什么?会冒烟。然后呢?会很安静的。

2014-2019在路上

2014年5月,微信事业群成立,张小龙出任微信事业群总裁。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张小龙说:

“继续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投机胜于执行。”

什么是投机?

可能是一直对思维敏感吧。

微信总部每栋楼都有可擦贴。腾讯高级公关总监张军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

“很多时候,创意并不需要从办公室或会议室里产生。大家只是在一起聊天,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只不过你站起来,拉着身边几个伙伴说,我们有可以用笔直接写在帖子上的东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14年过去了,张小龙几乎不接受外界采访。留给他与外界交流信息的界面只有一个——微信公开课。

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吴晓波的公开课,年终秀,谷歌、微软、苹果的发布会,都是互联网人必须追求的公开演讲。对于微信生态下的产品经理和从业者来说,微信公开课无疑排在第一位。

2014年第一次微信公开课,张小龙说:

"我们应该鼓励有价值的服务,打击诱导营销."

这也是微信里的文章或链接,如果转发超过一定数量级,就会被屏蔽的原因。而那些诱导分享的链接,比如打卡返利,往往会被严查。微信是交流和服务的地方,不是适合裂变的土壤。

此外,他还表示,微信应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自己建一座宫殿,里面的所有元素都是亲力亲为。系统会自己成长。是环境孕育了动植物。有了系统,一切都会自发的流出来。

成为生态系统的愿景自然不是说说而已。从订阅号到服务号再到小程序,微信实现了人-信息-服务的三重交换。

从14年开始,张小龙与微信的投机步伐就从未停止。2016年、2018年、2019年,每一年的公开课都会带来新的观点,传递新的思考。微信的用户数也是18年从3亿到4亿,再到5亿,再到10亿。

八年过去了。

张小龙今年49岁。从他开发第一个版本的Foxmail到现在已经22年了。

一个从知道自己的命运开始一岁的人,当他回首回忆当初开发Foxmail的日子时,会不会被感动?他会不会觉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黑夜和代码的陪伴,是一种享受?他会记得接受QQ邮箱团队采访时穿的红色毛衣吗?微信拍宣传片的时候,他会记得自己像个建筑工人的打扮和浅蓝色的外套吗?

一个人再怎么神化,也摆脱不了他的束缚。今天,他与数亿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幸福还是不幸?也许不是。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所有的忠诚都不再忠诚,信仰也不再忠贞。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信息交流的瞬间。目前,只有你和我。

2019年公开课,按铜矿开采后词频统计。张小龙没讲思维模式,底层逻辑,商业模式,认知升级,流量池,黑天鹅,干货,策略,复盘。相反,他提到用户114次,105次。

他不再是那个抱怨“你的用户爽,你哪里爽,你苦的是做互联网,整天要分析你的阴暗心理让你好受点,却又说不清楚”的“吐槽者”。那是他刚开始微信的时候的样子。他变得更加宽容,以更加平和的视角看待产品和用户。

当然,更幸运的是,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喜欢创造概念的人。

16年张小龙在一次公开课上提到亚马逊CEO贝索斯的文章《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本文是贝索斯在普林斯顿毕业典礼上的10年演讲。文章最后一节摘录如下:

明天,现实地说,你将从零开始塑造你的生活的时间即将开始。

你将如何运用你的才能?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你是被惯性引导,还是跟随内心的激情?

你会墨守成规还是勇于创新?

你会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奉献冒险的生活?

你会屈服于批评,还是会坚持自己的信仰?

你会掩盖自己的错误,还是坦白道歉?

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隐藏内心,还是会在爱情面前勇往直前?

你是想平静,还是想与风暴抗争?

严酷的现实下你会选择放弃,还是义无反顾的向前走?

你想成为愤世嫉俗者还是实际的建设者?

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展现智慧,还是选择善良?

11月13日,双十一后两天,腾讯宣布微信和WeChat合计月活达到11.51亿,小程序日活达到3亿。微信的故事远未结束,张小龙也是。

那我们呢。

也许答案不在风中,而在我们心中。

参考文献很多,都是在graphite文档中汇编的。链接:https://shimo.im/docs/whkrJWcykkTwYDKW

#专栏作家#

山宝橙,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山宝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倡导终身学习的互联网斜杠青年,擅长学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专注于新媒体和游戏的运营策划。当然,偶尔也会在网上写一些时事评论。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题目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078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