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重磅会议有深意(中央经济会议精神2021解读)

(上接第一版)回答时代话题,开拓新境界。北京市东城区伍肆街29号,北大红楼。一百多年前,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汇聚成激荡中国的风暴。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用什么主义改造中

(上接第一版)

回答时代话题,开拓新境界。

北京市东城区伍肆街29号,北大红楼。

一百多年前,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汇聚成激荡中国的风暴。

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用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在激烈的争论和反复的比较中,真理的火炬被高举,照亮了黑暗中的求索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取决于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问题。”

新时代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如何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要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为大道,坚定不移地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道路是党的生命。”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十年,我们更能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话语的沉甸甸。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降至8%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挑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关注。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将高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

2012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要发展、要稳定,就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是继续写好这篇大文章,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面对一度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软弱,对党的领导落实弱化、模糊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

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党领导一切”写进党章;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

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必须与时俱进,谋文章布局。

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写就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现代化的光明大道上开拓创新、矢志不渝-

修铁路,铺路,建大港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一幅未来中国建设的美好画卷,但他的雄心壮志却很难得到回报。

2020年10月,正在布局“十四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参观汕头开埠文化展览馆。在建国相关规划图前,总书记驻足良久,感慨地说:“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历史任务。

“现代化的道路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人心。

“以中国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群山含黛,溪水潺潺。几十年来,浙江省淳安县下江村经历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演变。现在不仅自己富了,还通过“共富联合体”带动周边20多个村的村民增收致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关乎全局的重大部署,正在之江大地不断探索。

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揭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也指明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

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应对这一“两步走的战略部署”作出宏观展望,并着眼于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主要措施。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展望本世纪中叶,中国十几亿人口将整体进入现代社会,这将彻底改写现代世界版图。

继往开来,锲而不舍,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举行了高层对话;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举行了一次首脑会议。

主题相同的两次会议——“政党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两次阐释这一极具时代价值的命题,以“担当”凝聚世界政党共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对改造社会和世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

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用“十个定义”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并将“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作为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从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主动性。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人民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把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布局并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以作风建设破题,把八项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把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统筹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到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实践,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新阶段,给出了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完全赢得主动权,指引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正气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中国”劈波斩浪、稳步前进。

带着梦想和坚定的自信,中国迎来了新时代彻底的精神创举——

2021年3月,北京友谊宾馆,全国政协联席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

“70后、80后、90后、00后,在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就已经可以仰望世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话,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赖以生存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以梦想为岸,树起团结奋进、开拓未来的精神旗帜。

2012年11月,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奋斗的最大凝聚人心力量。

今天,海内外中华儿女奋进的激情不断迸发,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用信仰铸就灵魂,汇聚奋发向上、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情怀,为党和国家事业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从更广阔的“中国道路”出发,我们的道路自信越来越坚定;从具有强大真理和道德力量的“中国原则”中,我们的理论自信日益巩固;从历经风雨而更加优越的“中国之治”,我们的制度自信不断锻造;从“中国之魂”深深植根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脉中,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今天,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信心大大增强,正在展现更加活跃的精神力量。

肩负使命,展现担当,中国迎来了新时代彻底的历史创举——

只有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政党,才能勇立时代潮头,永葆生机。

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正在加速,世易时变、时代变、历史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处在一个越来越难,越来越危险的时代,但是不上进就会退步,不得不上进。

“我们必须做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准备”——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

我们党靠奋斗创造历史,也靠奋斗赢得未来。

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一个都不少”的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抱着“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对抗新冠肺炎疫情…

10年来,面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等各方面的挑战,面对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创举,带领我们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拼搏,开辟了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一百年和一千年为基础的。”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望着山东东营黄河口码头,陷入沉思。“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河流战略’确立。”

为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正确方向;提出国家长治久安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在新时代的长远规划中赢得了历史主动权。

2017新年伊始,瑞士白雪皑皑。当时“逆全球化”风起云涌,世界局势如同这里的冬天一样寒冷。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人们拨开了迷雾:“让和平之火代代相传,让发展之力源源不断,让文明之光熠熠生辉,这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尽的责任。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从建设人类共同未来共同体到“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高瞻远瞩,开拓新机遇,在新时代,中国迎来了彻底的发展创举——

世纪大爆发,突然重创全球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怎样才能在危机中占得先机,在风云变幻中开创新局?

“我感觉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变了。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新的思想来领导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进行了深入思考。

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思想。这种着眼全局的战略选择,成为掌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进入“十四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的“新”,在于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它是思想行动的先导。发展思路对不对,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效果乃至成败。

“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征、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中国发展最紧迫的问题。

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发展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发展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创新”的重要论述,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推动了发展目标、理念、方式、动力、格局的深刻变革。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绝对贫困实现历史性消除,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大幅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加快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理论是最彻底最先进的;思维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辉煌。(记者霍、、、朱继才、、、王、高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1310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