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

春江边的水暖鸭先知。50年前,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随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长达22年的交流。之后,各领域的工作逐渐开始恢复,高等教育作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春江边的水暖鸭先知。50年前,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随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长达22年的交流。之后,各领域的工作逐渐开始恢复,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的传递和传承,有幸走在了前列。

历史新的一页从哪些细节开始,然后涓涓细流成一条大河?昨天(2月24日)上午,一场中美见证人的记忆分享在网上展开。主办方上海纽约大学,恰逢建校十周年。作为中美教育合作的实践者,她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将此次活动命名为“知识搭建的桥梁——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50年回顾”,作为《上海公报》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三项活动之首。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1)雷蒙德总裁介绍了举办系列活动的背景和初衷。

我建议美国和中国各派10名交换生。邓小平回复成千上万怎么样?

1979年的一天,美中学术委员会主任玛丽·布朗·布洛克教授突然接到安德鲁空基地的电话,国家安全顾问要见她。她去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她给美中教育交流提了一个很有效的建议。

昨天上午,在在线对话中,面对主持人、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的提问,时任艾格尼丝·斯科特学院院长的布洛克非常感慨地回忆了这一幕。1978年夏,美国政府委派新成立的美中学术委员会代表团来华进行学术交流。“那时候,只有一个月。虽然它很短,但已经很有价值了。我问能不能先互派10个交换生?”她记得当时负责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沟通的上司Frank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去美国学习,可以吗?“这件事必须立即向卡特总统报告。尽管美国已是深夜,卡特总统说:“发送吧。"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2)布洛克教授回忆说,她的交换提议被推广到几十万名互相在国外学习的学生。

最后,邓小平副总理决定先送500名中国学生去美国。

布洛克的工作开始变得忙碌起来。500名中国学生是个很大的数字。如何在中国提出的“各个领域”选择和安排学习?“这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的开始。这条路延伸很长时间。”两周后,邓小平副总理访华,通过沟通解决了一些困难。布洛克又去了北京。她访问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看到他们已经在收集学生资料。“我很惊讶,一切都发生得这么快!”

数字最有说服力。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来自100所中国大学的一万多名交换生进入了41所美国大学。在接下来的40年里,大约有40万中国学生进入美国的各类大学,也有数万名美国学生进入中国的大学。

中美之间高等教育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原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伟是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他回忆说,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他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几个月后,学校让一批学生参加英语考试。虽然考了59分,但也过了45分的及格线。中国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批政府派往美国的留学生。1981年赴布朗大学,凭借教授和同学的友好关系,于1984年顺利完成博士学业。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3)杨伟院士分享了校长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期间在美国的学习计划。

他分享了一段有趣的经历。当时有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声称可以联系一家美国大公司资助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杨威被学校派来当翻译。一切落实后,我去大使馆签证被拒。签证官告诉他们,这个联系人名声不好,他经常把学生扔进美国。后来又有20多名优秀学生通过国家教委的国家基金赴美留学。可见当时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是很认真的。

耶鲁大学校长领导力培训项目从学习型转变为相互学习型。

杨伟于2005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一年后,环太平洋大学校长论坛年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他当了东道主,邀请了联盟很多会长来杭州交流。从那以后,他还把促进中国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作为自己的使命,而美国是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中国九所985高校一直与美国AAU联盟关系密切。作为团长,他带了两组大学校长去美国留学。第一次去了莱斯大学,第二次去了耶鲁大学。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很多校长都被提拔为国家领导人,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比如万钢。”杨威认为,中国大学在过去二三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不断向美国大学学习是分不开的。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4)莱文教授认为,在21世纪,耶鲁本科生应该增加海外交流的经验。

杨威口中的“取经”,在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看来,后来变成了“相互交流学习”。莱文回忆说,从2004年到2013年,除了2008年,他每年都在耶鲁大学做领导力培训项目,其中一些项目是针对中国的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后来扩展到政府领导力领域。他清楚地记得,当初,每年都有20多位大学校长前来学习美国大学的管理经验。然后,耶鲁也请这些中国校长介绍他们的管理经验,比如如何建设人文学院,如何筹集资金等。,中国国家主席也相互交换了意见。“所以,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项目。”

同时,莱文也承认,他深感美国大学的本科视野过于狭窄。继续深造的本科生只有3%选择出国,其余留在美国;只有10%的本科生有海外交流经历。“我本科的时候在国外读书,经历很不一样。”所以他早就在思考如何全面发展21世纪美国的本科教育。“虽然现在网上交流越来越方便,但只有在实地才能有效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能力,她能打破固有思维。”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5)童校长主持了活动,并向四位嘉宾询问了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成果。

因此,耶鲁的领导合作项目加强了他的思想和实践。一方面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另一方面,它将把更多的学生送到海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莱文于2001年访问了中国。自那时以来,这种访问一直在继续。他感受到了中美合作对美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政府间的合作会有高潮和低谷,但我相信大学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稳定和持久。”作为对这一信念的支持,在演讲的最后,他还传递了美国国务院的最新信息——美国的签证和与中国普通学者的合作将恢复如初。

哈佛学生的奶奶问中国学生为什么砸美国大使馆?

莱文所说的同理心,其实是任何国家任何年龄的人都非常需要的。除了正式的大学合作或项目,中国外交官在美国大学的演讲是中美之间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教育。需要的是了解对方文化后的共情能力。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一系列故事让00后学生着迷。李肇星曾于1993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兼驻纽约特命全权大使,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他离开的那一天,华盛顿还将1月29日命名为“李肇星日”。在美国逗留期间,他应邀在许多美国大学做讲座。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6)李肇星大使回忆了他在美国大学演讲的经历。

他早年在杜克大学上学时,看到学生举着标语牌游行,上面写着四个字:不喝啤酒,不开派对(不准喝啤酒,不准开会)。他认为这是对他演讲的抗议。学校解释说,学生要求允许在周年纪念日饮酒,但学校没有批准。最后,学校还在办公室走廊举了个四字牌子;没有聚会就没有啤酒(不开会就不能喝啤酒)。“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美国高校的严明纪律。”

不久他被邀请到哈佛大学演讲,一位讲中文的老师问:我很佩服你出色的英语。我想问你最喜欢中国哪三位诗人或作家?李肇星灵机一动,说:我是一个永远不会毕业的学生。你是教授。你能先回答这个问题吗?那位学者用中文说第一位诗人是毛泽东,我最喜欢他填的“秦怡峨嵋山馆”这个词。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打了一仗,于是毛泽东写下了“西风强,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断,牛角吞。关曼刀好铁!现在我从头开始。苍山如海,太阳如血。“第二个是作家鲁迅。我喜欢他的不卑不亢。李肇星听后,马上说:谢谢。我会向你学习。我喜欢的中国文人和你一样。这种同理心也让他结交了很多美国朋友,从克林顿总统、大公司老板到普通百姓。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7)李肇星的《无尽的外交》讲述了很多外交战线的故事。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李肇星要求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写一封道歉信并签名。这一年,李肇星应邀在一所大学做讲座。学校规定学生家长可以一起参加。在提问环节,一名学生的奶奶站起来愤怒地问,大使先生,我知道你代表中国,我们的飞机轰炸你的大使馆是错误的。但中国学生游行砸碎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窗户也是错误的。我对她说:“你能把孩子被打死和玻璃被砸碎相提并论吗?”讲座结束后,这位美国妇女向李肇星表示感谢。

最后,李肇星引用毛泽东的话说: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是由高等教育交流浇灌的大树."李肇星去过192个国家。每当他去一个国家,只要有条件,他都喜欢种树。虽然人走了,但大树会枝繁叶茂,友谊长存。他仍然怀念在肯尼亚种植的大树;在韩国,他种的树将有两种颜色的花瓣,一种代表中国,另一种代表韩国。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8)事后,李肇星兴致勃勃地在上海纽约大学打乒乓球,并透露自己是单打冠军。

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尼克松访华的那一周。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正在写中国历史论文的布洛克教授,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尼克松和周恩来跨越太平洋握手,看到了报纸上关于上海公报的大书《中美之间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同样在高校写博士论文的莱文教授对此半信半疑。“退出越南战争对美国会有好处”。

正在陕西延川县插队第三年的杨伟院士,“这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我发誓要好好学习。读完高一后,我自学完了所有的中学课程。20多个北京来的知青也是这样。”

李肇星是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随员。

中美交换生(美国交换生学校)插图(9)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森。

因为50年前的《上海公报》,这四个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知识搭建的桥梁”网络研讨会上,共享同一个画面和画框。他们沿着上海公报铺就的中美交流之路,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杨威分享的一句话在现场嘉宾和1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名观众的记忆中久久回荡——

抵达上海前,基辛格的团队和尼克松都住在当时的杭州饭店。由于上海公报中有关台湾省问题的措辞尚未得到两国高层领导人的认可,绞尽脑汁的美国议员们便去西湖的苏堤上散散步,透透气。"西湖在左边,西湖在右边."基辛格拍拍脑袋说:“知道了!”他记得美国一位基层中国问题研究者曾就台湾省问题的表述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于是在上海公报中有了一句至理名言:台湾省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

作者:李连(《文汇报》资深记者)

图片:李连的截图和现场拍摄。

编辑:金九超、李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894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