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

“其中最后一个是‘民族文人’大赞的‘蝶恋花’二字,没有一个普通的字!”这是1959年,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在《自由与宽容》一文中评论一首诗《蝴蝶之恋》。

“其中最后一个是‘民族文人’大赞的‘蝶恋花’二字,没有一个普通的字!”

这是1959年,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在《自由与宽容》一文中评论一首诗《蝴蝶之恋》。

胡适认为这个在民族语境下受到人们追捧的全词没有韵,可见评价之差!

这首诗的全称是《献给李淑一的鲜花》,作者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要知道,毛主席的诗词历来雄壮非凡,深受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个有才华的人,却给了这个词这么差的评价。

那是胡适的狂妄之言还是有意贬低主席的一句话?还是世人一味追求领袖夸大了这个词的水平?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

(毛主席所作《蝶恋花·赠李淑一》)(毛主席最近为李淑一献花)

这还得从毛主席和胡适的恩怨说起。

一. "以前的学生"

那一年,25岁的年轻人毛泽东意气风发。他接到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和他在长沙师范大学的老师的电话,来到北大。

在那里,年轻的毛泽东结识了革命领袖李大钊先生,并在李大钊先生的推荐下,留在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在北大好学的毛泽东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想尽办法在课堂上“逃课”,也就是在这种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胡适。

毛泽东第一次知道胡适还在《新青年》杂志。他看到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立刻让他们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他心中的楷模。

胡适当时也是北京大学的老师,毛泽东听他的“偶像”课非常兴奋。

所以后来胡适也在文章里说毛主席是他的“以前的学生”。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

(青年毛泽东)(年轻的毛泽东)

胡适虽然只比毛泽东大两岁,但已经是月薪260银元的大教授,而毛泽东只是月薪8银元的图书助理。

胡适的才华和开放的心态让毛泽东很佩服他。

在此期间,毛泽东多次拜访胡适,向他请教一些学术和生活问题。

当时,毛泽东在北大结识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如傅斯年、罗嘉伦等。他想和这些人讨论政治和文化问题,但这些人拒绝了,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说南方方言。

碰巧从国外回来的胡适愿意听听毛泽东的评论。

毛泽东回长沙创办“自修大学”是受胡适影响的。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之先生起的。

据胡适回忆,毛泽东在离开北大回长沙前,曾来到他的住处,请他帮忙审定和修改《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几天后,毛泽东来取手稿并向他告别。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2)

(胡适)(胡适)

后来,又组织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京,并再次拜访了胡适。

这在胡适的日记中有记载:“毛泽东来谈湘”。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争取他对湖南学生斗争的支持。

回到长沙的毛泽东仍不忘胡适对他的叮嘱,亲自给胡适写了一张明信片:

“意中人:

上海的一封信,到了吗?前天回湖南了。自从去了湖南,风气变了,教育界还挺有朝气的。以后湖南有很多点需要借,先生。到时候,业务做细了,就不会裁员了。这是教你和平。

1920年7月24日"

从明信片来看,当时的毛泽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胡适的敬意。

然而好景不长,胡适和毛泽东很快就走上了人生的歧路,具体来说就是与陈独秀、李大钊分道扬镳。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3)

(青年毛泽东)(年轻的毛泽东)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和李大钊清醒地认识到,要拯救腐朽的“旧中国”,必须建立一个政党,而不是仅仅用笔写几篇文章。

于是,在李大钊先生的宣传下,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陈独秀和李大钊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当时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也是见证共产党诞生的人之一。

但此时的胡适仍然坚持只研究学术,不参与政治。最重要的是胡适留学美国,是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得意门生,鼓吹美国的“民主自由”之说,所以他根本看不上马克思主义。

殊途同归,胡适和中共却逐渐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但是,毛主席参加革命后,并没有忘记曾经的恩师。在延安时,他请傅斯年转达他对胡适的问候。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4)

(胡适)(胡适)

胡适也借此机会在抗战胜利后给毛主席和中共领导人发了电报,大概意思是希望中共放弃武力,支持国民党的统治。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逃课的学生了。当然,他不会同意胡适的建议。他们的想法相差甚远。

二、胡适评诗词

在与胡、独秀、李大钊等人分道扬镳后,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社会进步与自由的探讨、白话文的普及,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后来机缘巧合,他们认识了蒋介石夫妇,赢得了他们的赏识,成为中国驻美大使。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拜访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中国争取利益。

那就是胡适在美国担任外交大使期间,在美国《华侨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关于朱茂的片段》的文章,作为署名“叶林”的编辑转载。

这里的“朱茂”自然是指朱德总司令和毛主席。

在文章中,介绍了朱主席和毛主席的事迹,引用了毛主席的一首诗、一句话和朱主席的三首诗。

当胡适看到他的“学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写的一首诗时,他自然很想读一读。

毛主席的诗词有《吕奇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这两首诗词是1935年10月写的。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5)

(毛主席)(毛主席)

胡适看到文章中六盘山的第一句话是“天高云淡,大雁渐南飞”。

学术大师,对文字极其敏感,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字的问题。他认为“Wanggradually”没有任何意义,无法用中文给出相应的解释,于是用笔把这个词圈了起来,并在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过毛主席第一首词的人都知道,第一句应该是“天高云淡,雁南飞”。但《华侨日报》在印刷时犯了一个大错误,把“破”字印成了“渐”。

而且,这个词在报纸上引用的时候,也没有名签。胡适看了之后,在最后评价为《清平乐》。

不得不佩服胡适在文学上的高度造诣。

对于清平乐六盘山和吕奇长征,胡适在当时的日记中给予了评价:“毛的诗还是可以读的。”

但毛主席和朱先生都写古诗,这让胡适很不满意。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6)

(胡适中年)(胡适中年)

一直致力于推广白话文的胡适,自己也写了不少白话诗。中国第一首白话诗是胡适写的,是他早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两只蝴蝶》。

这是中国新诗文体的开端,一种不同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文体正式出现。

作为白话诗的鼻祖,胡适对“朱茂”的评价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首七言律诗。这些新人执意做旧诗,真奇怪!”

此时可以看出,胡适在政治和学术两方面都不认同毛主席,但对毛主席诗词还是给予了适度的评价。

没想到,当胡适再次看到毛主席的《最近给李淑一的花》时,态度180度大转变,在文章开头就给了差评。

毛主席的这首诗《最近的花》被收入《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7)

(胡适)(胡适)

“文物出版社”于1957年在北京成立,专门出版与文物考古有关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名胜等方面的书籍,以及近代社会科学书籍、名人纪念图集、手稿等。

在台湾省为国民党政府服务的胡适,以“所谓”二字为前缀,表达对大陆“文物出版社”的不屑。

再加上大陆文人对毛主席的《最近的花》大加赞赏,胡适认为文物出版社出版毛泽东的诗很恶心。

所以,胡适之对毛主席乃至整个大陆有很大的偏见是有原因的。50年代大陆批评胡适,胡适却满腹委屈。

三、胡适的偏见

如前所述,深受美国思想影响的胡适,与亲美的蒋介石夫妇越走越近,在当时的文化界和政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来大陆解放,国民党败给台湾省,蒋介石亲自安排专机接胡适到台湾省,胡适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追随蒋介石。

1950年9月,香港《大公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批判我的父亲胡适》的文章,震惊海外各国。这是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写的。

儿子批评父亲,真的很值得注意。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8)

(胡适与蒋介石)(胡适与蒋介石)

然而,胡思杜带头批判胡适的文章并没有在mainland China引起波澜,真正的批判胡适的热潮将在四年之后。

胡适有个学生叫俞平伯,也是白话散文家、诗人。

俞平伯在mainland China研究《红楼梦》,是当时最早的“红学”专家。

然而,在“批胡运动”开始后,俞平伯成了众矢之的,他的“红楼梦研究”受到了批判。这当然是批评,很快大家就把矛头指向了远在台湾省的胡适。

胡适的批评者称他为“洋奴买办”、“实用主义的鼓吹者”、“带着美国项圈的走狗”、“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就这样,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学术界的泰山北斗,如今声名狼藉,成为众矢之的。

同为大作家的郭沫若还领导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协成立了“胡批判委员会”,亲自担任“主席”,发表了200万字的《胡适思想批判》。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9)

(胡适老年)(胡适老了)

短短几个月,胡适的批判著作就有30多部,共计300多万字。

这是知识界的思想批判运动,不是群众组织的。

面对如此激烈的批评和谩骂,胡适不仅把批评他的文章都看了一遍,还幽默地在一些地方作了评论。本来他想对大陆的“批胡”运动进行“反攻”,但好友劝他讲和,他也就作罢了。

但是这种怨气还是没有地方散,所以看到毛主席的《最近的花》之后,他就可以找个机会发泄一下他的邪气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胡适对毛主席诗词的恶评,不是一次两次出于政治偏见。

留美学生何炳弟用英文翻译了毛主席的两首诗《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何炳棣在他的英译序言中高度肯定和赞扬了这两首诗的才华。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0)

(何炳棣)(何炳迪)

这让胡适很不舒服。当何炳棣来到纽约胡适家中时,胡适直截了当地说:“毛两句话中有些句子不配称为薛蟠体。”

薛蟠是《红楼梦》中的纨绔子弟。他没有知识和技能。他还写了一首诗:“一只蚊子嗡嗡叫,两只苍蝇嗡嗡叫。”

“薛蟠体”的寓意就是白话里的打油诗,让人开怀大笑,慷慨大方。

都说毛主席的两个“秦”比不上薛蟠,何炳弟很不服气。他认为毛主席词的修辞、神韵和意境都有可取之处。

但胡适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何炳弟问胡适为什么对毛主席那么三心二意,因为胡适曾经夸齐白石的诗写得好,用“薛蟠体”就不错,反过来又批评毛的诗。

胡适想了一会儿,突然用英语回答说:“不过,我必须承认,毛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散文作家。”

何炳棣还用英语问道:“既然中国20世纪文艺复兴之父都公认毛是一个有实力的散文作家,他怎么会是一个糟糕的诗人呢?!"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1)

(毛主席与柳亚子)(毛主席和柳亚子)

听到这样的奉承,胡适也哈哈大笑起来。

要知道,毛主席的《秦学》在“重庆谈判”期间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字里行间的豪迈胸怀、远大志向、磅礴气势,让蒋介石深受感动。

蒋介石找了很多想写词比毛主席《园中春雪》的学者,但都太穷了,以卵击石而已。

这首诗是毛主席送给好友柳亚子的,柳亚子后来回赠了一首《沁园春》和诗,其中:

“才子佳人有约,千古词人同弯。”

柳亚子称赞毛主席的词,甚至苏轼、辛弃疾、纳兰容若等的词。,但虽然受到了赞扬,也说明毛主席诗词水平不是老百姓能比的。

显然,胡适对大陆的政治偏见影响了他对毛主席诗词水平的判断。

四、《蝶恋花》赏析

抛开政治偏见,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李淑一最近的花》是否真的像胡适说的那样不可理喻。

“我失去了我的骄傲,杨军失去了我的柳树,而柳树却笔直向上。吴刚问他有什么,吴刚捧出桂花酒。孤独的嫦娥广袖千里空,为忠魂起舞。突然传来人间卧虎,泪流满面,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2)

(柳直荀)(刘志勋)

胡适在日记中说,他邀请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去参观,里面的“舞、虎、雨”三个字与“游”字不押韵。

从专业角度看,胡适说的也不无道理。

《最近的花》是词牌名,规定上下韵必须同调,共八韵,同韵。相比较而言,毛主席的话实在“出格”。

下潭的“舞、虎、雨”三韵与下潭的“袖”明显不同,与上潭完全不同。

一向重视押韵,懂得格律的毛主席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其实毛主席是故意的。他在《作者自述》中说:“上下韵不能变,只好保留。”

认为毛主席的格律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不能为了押韵而破坏其意义。所以他宁愿用同韵“打破常规”,以达到意音和谐的程度。

而让毛主席这样做的人,就是字里行间的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3)

(毛主席与李淑一合照)(毛主席和李淑一的合影)

李淑一和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是好朋友。他们是1920年在长沙富巷中学读书时认识的。

杨开慧被福祥女子中学录取,靠的是父亲李的赞助。生活上她很照顾杨开慧,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杨开慧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她不喜欢墨守成规。她经常向李淑一宣传独立婚姻和妇女解放的思想,使李淑一接触到新的文化和思想。

在杨开慧的“牵线搭桥”下,李淑一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刘志勋。

刘和李一见钟情,后来又相见恨晚。在日常接触中,两人都对对方产生了感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1924年10月底,李淑一和刘志勋正式结婚。

婚后,刘志勋在开办谢军中学期间,参加并领导了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并在我党的一些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在刘志勋和杨开慧的影响下,李淑一也参加了革命,积极支持和协助丈夫工作。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4)

(柳直荀和李淑一)(刘志勋和李淑一)

这对革命夫妇也为了人民解放斗争而聚集在一起。刘志勋30岁生日的时候从上海带来了自己的生日照。照片背面,他亲笔为妻子写了两句唐诗:“哦,鞑靼军队何时被征服,我的丈夫从漫长的战役中归来!."

让李殊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挚友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后来她的丈夫刘志勋也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直到1945年,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刘志勋才被认定为烈士。

朋友和爱人都参与了革命,但都因为革命牺牲了。

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的李淑一含泪填下了“菩萨蛮梦”二字:

“兰闺房转早,夜触几许愁。太尴尬了,我很震惊。我能在哪里找到某人?六年没有消息。一觉醒来,满眼都是泪。”

虽然这首词是1933年写的,但直到1957年,李淑一才把它送给毛主席修改。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5)

(《建军大业》中杨开慧剧照)(《建军》杨开慧剧照)

毛主席看了这句话,深有感触,脑海里也浮现出爱妻杨开慧和战友刘志勋的样子。他大笔一挥,立即写下了这首《李淑一最近的花》,并寄回了李淑一。

词的第一句“我失去了的骄傲,失去了我的柳树”,傲慢的杨指的是杨开慧,而柳树指的是刘志勋。一方面寄托了对故人的无限深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烈士遗孀和故人的爱。

刘志勋牺牲后,毛主席一直关心李淑一和她的孩子们。后来毛主席亲自接见她,大家介绍她是“开慧的好朋友”。

所以这首《最近的鲜花献给李淑一》不是简单的抒情,而是要表达的情感是毛主席很难用“格律”来形容的。

“破韵”二字虽能很好地表达意思,不必削足适履。

从创新发展的角度看,胡适的批评过于僵化和苛刻。毛主席的写作难道不是对诗歌的改革吗?

【结语】

我失骄杨君失柳(我失杨君失柳的意思)插图(16)

胡适批评毛主席的《最近给李淑一的花》,无疑是不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政治偏见。

当然,胡适作为一个原本被万人敬仰的新文化领袖,受到如此激烈的批判和谩骂,感到愤懑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胡适的批评,毛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也说过,他曾带着信要求胡适回大陆,但胡适执迷不悟,不知贪恋什么。

相信施主席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他的声誉将在21世纪得到恢复。

尽管胡适对毛主席诗词的批评一点也不宽容,但他仍在自传中说,毛泽东是共产党白话文最好的作家,因为他这个“学生”没有完全听从“老师”的指导。

要不是政见不合,两人肯定是师友知己!

编辑:托马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883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