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照片流在哪里(相册里删了iCloud里还有吗)

原标题:在社交媒体上拍照,谨防隐私信息“一键泄露”Exif是一种标准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在查找、管理和使用照片的过程中对照片进行分类。更重要的是,数码照片和胶片的

原标题:在社交媒体上拍照,谨防隐私信息“一键泄露”

Exif是一种标准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在查找、管理和使用照片的过程中对照片进行分类。更重要的是,数码照片和胶片的关键区别在于后期的数码剪辑。就是Exif在拍照过程中记录一些专业的数据,可以辅助摄影师做一些专业的调试。

近日,“发布原图或泄露隐私”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一是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再次被广泛关注。

在报道中,记者将一张手工拍摄的原始照片发给一位专家,专家迅速读出了照片中包含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拍摄时间、拍摄设备和拍摄地点,如果将经纬度信息输入地图软件,还可以立即准确地找到照片拍摄的建筑。这位网友惊呼:天啊,不敢再发原图了!

其实在微信或者邮件里发原图,会把照片和信息一起发,谁都可以看。这些信息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处理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公众应该如何增强个人防护意识?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一线网络安全专家。

当生成数字图像时,隐私是隐藏的。

“当我们以原图或原始文件的形式发送信息时,Exif信息会一起发出去,这与我们是否使用微信发送无关。”天移动安全资深安全专家潘博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张数码照片都包含一组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的信息,简称Exif。是照片在拍摄过程中产生的自带信息,主要包括拍摄的确切地点和时间,以及拍摄设备的唯一ID号。"这些信息是在用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拍照时自动生成的."潘博文说。

那么,这些隐私信息为什么要被存储和显示在照片中,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呢?潘博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Exif是一个标准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在查找、管理和使用照片的过程中对照片进行分类。更重要的是,数码照片和胶片的关键区别在于后期的数码剪辑。就是Exif在拍照过程中记录一些专业的数据,可以辅助摄影师做一些专业的调试。

目前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的相机程序都提供了关闭地理位置信息自动记录的开关。当“记录和保存地理位置信息”关闭时,手机将无法使用根据相册中的拍摄位置过滤和查看照片流产品的功能。“这样,原始照片文件中不会包含地理位置信息,但拍摄时间和设备标识信息仍会存在。”潘博文补充道。

从整个过程来看,“图像信息分析”是涉及到因拍摄内容而暴露或泄露隐私的关键环节。在层出不穷的典型案例中,相关人员往往可以通过照片中的建筑、标志、角度等信息分析出拍摄者的位置,有的甚至可以精确到拍摄者所在的具体楼层。基于此,结合照片文件中的拍摄时间戳信息,还是会导致隐私泄露。潘博文提醒,“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去掉地理位置信息,确实可以提高隐私安全,但也不能一劳永逸。”

社交平台和设备厂商可以继续升级。

信息传递靠渠道,高清原图的传递渠道多为社交平台。

为了方便信息传递和隐私保护,用户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上传或分享照片文件时,程序会默认对文件进行剪切或压缩。“在这个过程中,照片不仅会变小,而且原有的Exif信息也会被删除或修改,这是对隐私信息的一种保护。”潘博文说。

比如在微信上分享照片文件时,会有一个“原图”选项。这种程序化的设置对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和选择,即是否发送高清原图,决定权在用户手中。

潘博文建议,对于社交平台来说,为了帮助用户规避原始照片的隐私,可以在用户选择上传或分享图片时,给予预检查功能,在检测到疑似敏感信息时,提醒用户存在安全风险或删除。当然,为了提高交互体验,社交平台还可以提供自动删除图片Exif信息的内置功能。

而用户在用手机拍照的时候,生成的照片能自动保护吗?对于拍摄厂商来说,这就对手机等设备的拍摄功能升级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拍照的时候,拍摄设备可以写随机信息或者模糊信息。例如,拍摄设备信息可以是随机的,拍摄时间可以是一天中的模糊时间。当然,这些也可以作为设置中的选项提供给用户。智能手机的“相机”或“相册”工具或类似功能的app也可以主动提供批量删除照片Exif信息的功能,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

建立隐私和安全感至关重要。

如前所述,删除Exif信息并不能完全消除用户泄露隐私的风险。在使用社交媒体和其他产品时,用户的隐私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潘博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技术手段的应用是隐私保护的客观条件,关键在于主观意识的提升。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社交产品供用户分享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户设置了不恰当的访问权限,尤其是设置陌生人公开访问这些信息内容,对于个人隐私来说将是一场灾难。”潘博文说。

比如一个妈妈可能刚给孩子拍了一张照片就上了社交平台,没有私人访问或者限制访问。这时,陌生人可以使用社交平台提供的“附近”分享状态功能,访问和查看这位妈妈刚刚分享的信息。那么,即使照片本身没有附带位置信息,也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潘博文提醒,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在分享和上传涉及个人隐私的照片之前,一定要查看自己使用的社交平台的访问权限设置,将社交平台的“隐私和权限”设置为只有好友可以访问;如果有分享时间的设置,尽量设置的短一些。另外,如果拍摄的照片中有明显的位置标记,可以选择剪掉再发。“此外,我们建议父母应该仔细分享他们孩子的照片。”潘博文说。

近年来,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和互联网产品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立法工作有序开展。针对工作中常见的情况,潘博文建议,即使互联网平台遵守合规要求,重视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但由于用户自身原因导致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依然存在。

“这需要社会各界通过科普宣传等多种手段,不断强化用户的隐私安全意识。同时,互联网平台在保证自身产品私密性、安全性、合规性的同时,也要考虑用户使用平台时可能出现的隐私泄露风险,合理规避产品的功能设计。”潘博文说道。

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39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