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市(293个地级市排名)

国家大都市地区又扩大了。8月22日,重庆和四川联合发布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重庆市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同时“

国家大都市地区又扩大了。

8月22日,重庆和四川联合发布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重庆市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同时“入圈”。

重庆由此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Xi之后第六个获批的国家都市圈。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入了大都市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城市提出加快培育都市圈。

业内普遍认为,除了上述已获批的6个国家级都市圈,部分都市圈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放开。

例如,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武汉、郑州、合肥等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

都市圈正成为中国新一轮城市化的重点发展方向。有分析认为,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大都市时代”,都市圈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最佳选择。

中国地级市(293个地级市排名)插图

重庆夜景的一角。做大做强重庆都市圈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视觉中国

“重庆变大了”?

重庆都市圈作为第一个获批的直辖市都市区,由重庆主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和密切相关的周边城市组成,包括重庆市主城区和四川省广安市21个城区,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40万。

重庆都市圈规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四川省广安市纳入其中。结果消息公布后,有舆论认为重庆都市圈的范围是重庆和广安,其中不乏“重庆变大”、“重庆扩大”的声音。

事实上,重庆都市圈并不包括整个重庆,也不是第一个获批的省际都市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都市圈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突破行政区划很正常”。

他说,南京都市圈,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划。其成员城市除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外,还包括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城市数量占比达50%,甚至“安徽市区更大”。

国家发改委土地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广安虽然是四川的地级市,但离重庆很近,只有150公里,经济联系也很紧密。

他说,将广安纳入重庆都市圈,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跨省都市圈的建设被认为有助于消除行政壁垒,促进经济要素无障碍流动,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在南京的影响下,滁州市和马鞍山市受益匪浅。尤其是滁州市,交通、医疗、教育、工业等从南京向四面八方辐射。其经济发展迅速超越省内其他城市,GDP成为安徽第三大经济城市。

具体到重庆都市圈,贾若祥认为,重庆本身就是国家中心城市。通过都市圈的建设,可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在他看来,将广安纳入重庆都市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川渝合作。他说,重庆是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双城记”中的重要核心。做大做强重庆都市圈,将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加快中心城市周边市、区、县建设。

去年11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批的《重庆都市区发展规划》中,有56项“点名”支持广安。

规划还提出,率先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改革,以跨省市区域合作功能平台为重点,推动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

所谓都市圈,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道,由核心城市和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外围区域组成的功能性城市区域。

都市圈也被认为是城市区域间空形态演变的高级形式,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空现象。

其实,都市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内学者对都市圈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不同学者对都市圈的描述不同,但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强大的核心城市、受中心影响的外围区域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即城市群内部以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市化空格局。

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出台专门文件,规划都市圈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设定了“到2035年,现代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的目标。

自此,国内都市圈建设进入了政策与实践相互促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依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调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城市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在陆续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提出了都市圈建设的相关内容。

中国地级市(293个地级市排名)插图(1)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支持福厦、成渝、Xi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支持其他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在省级政府指导下率先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

自此,都市圈的规划建设进入快车道。去年以来,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Xi等地相继获批。

此外,一些大都市地区正在规划中。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都市圈陆续获批,包括前面提到的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在贾若祥看来,推进都市圈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说,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提高质量的重要阶段。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农业移民问题。通过推进大都市区建设,提高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惠及更多农业转移人口。

秦尊文也认为,都市圈的建设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他说,国家在很多文件中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形式”,现在也明确了城市群是以都市圈为中心,未来会越来越重视都市圈的发展,特别是在“双循环”的格局下。

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都市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中国34个可识别的大都市圈总面积约134.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4.02%,聚集了全国50.37%的人口,创造了65.57%的GDP,“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大都市时代”。用贾若祥的话来说,中国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引领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

新型城镇化的最优解

都市圈的背后是国家多年来推动城市群发展的政策部署。

城市群的发展路径被认为是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之一,而作为城市群核心的相对较小的都市圈则被视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增长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计划建设19个城市群。

早在“十三五”就提出了以19个城市群为主导的中国城市化空发展格局。这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城市人口,GDP占比超过80%。由于地域覆盖面广,成为中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载体。

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但在很多专家看来,“距离太远,范围太大”是我国较早城市群规划的缺陷,导致大部分区域规划仅停留在规划层面。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指出,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城市群规划面积较大,缺乏都市圈层面的必要支撑。

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问题。国家发改委2019年发布的指导意见将都市圈定义为“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中心城市将承担辐射周边中小城镇、带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抓手,都市圈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秦尊文表示,都市圈已经成为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也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手段。

他解释说,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是指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发展。都市圈是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的中间环节。因此,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城市群,首先要形成都市圈,然后才能带动城市群乃至整个区域发展。

在贾若祥看来,中心城市是都市圈建设的基础,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支撑。

事实上,一些规划已经把“都市圈”作为“城市群”的第二层次放在了关键位置。

如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一核五圈四带”,其中“五圈”是指“推进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城镇化发展”。

有分析指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都市圈模式成为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城市化是关键。

但城市规划专家认为,无论是城市群还是都市圈,都不可能无限扩张蔓延,“摊大饼”式的发展只会重蹈“大城市病”的覆辙。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城市群不是无限的。“在很多过度拥挤的地区,中心城区之所以一城独大,是因为中心城区功能叠加,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内的建设滞后于人口和产业的变化趋势,导致大城市难以疏解。”他说。

在秦尊文看来,都市圈的引入,是为了遏制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摊大饼”的现象,遏制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吞枣”的局面。他说:“城市群是20-30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大,需要一个相对较小的都市圈来支撑和把握。”

秦尊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获批的国家都市圈,除了最早获批的南京都市圈,面积在2-3万平方公里,通勤半径在1小时左右,“不会超过太多”。

那么,都市区的规划建设有哪些误区呢?贾若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首先是要把握范围。因为都市圈的核心是实现城市化,范围不能太大,要围绕中心城区1小时通勤圈划定。

其次,要抓住城镇化这个关键手。比如可以推进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实现大都市区重要生产要素的城市化。

秦尊文还表示,都市圈是城市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它需要与周边地区一起城市化。“是不是都市圈,要看能不能城市化。”

发表于2022年9月12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第1060期。

标题:国家大都市区的再拓展:解决大城市病

记者:孙晓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275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