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请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三岁前,宝宝会被父母带去医院定期体检。除了必要的疫苗接种,家长还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度,如测量体重和身高。医生拿出的是宝宝这个阶段的体重和身高的“规范”,和正常

三岁前,宝宝会被父母带去医院定期体检。除了必要的疫苗接种,家长还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度,如测量体重和身高。医生拿出的是宝宝这个阶段的体重和身高的“规范”,和正常发育是不一样的,需要家长在营养方面进行调节。同样,孩子的认知发展就像孩子的身高一样,有一个成长坐标。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理论把人的认知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通过这个理论,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并不是成人思维的缩小版(比如婴儿认为脱离自己视线的人是不存在的)。皮亚杰的理论为人们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期望提供了一个基准,也为我们提供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不同活动和任务提供了一个参考。这也是我们理解皮亚杰理论的价值所在。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每个阶段都与其他阶段有质的区别。在每个阶段,孩子们都会发展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婴儿到青少年,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简单的感性运动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本文将介绍每个阶段的两个关键特性。

1.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感官世界

对于新生婴儿来说,他们通过发展感官和身体活动来认识自己的世界。婴儿从一个只会反思和随机行动的个体,变成了一个有行动目标的幼儿。

婴儿喜欢用嘴“尝”东西,用手抓东西,眼睛盯着周围任何路过的东西。有心的妈妈会为孩子的嘴瘾准备干净的玩具,给孩子提供黑白卡和色卡来刺激孩子的视觉,提供一些特殊的声音来训练孩子的敏感度(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非常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提供各种机会刺激宝宝的感性活动,有利于宝宝的认知发展。(皮亚杰将知觉运动阶段细分为六个子阶段)通过这些活动,儿童也认识到他们的活动能够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是活动的策动源,这有利于他们主观感觉的建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请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客体永久性

这一阶段认知的成就是宝宝已经达到了“物体永久性”,也就是说宝宝能够意识到物体或他人即使看不见了也依然存在。这种知识也构成了他们对客体概念的一部分(客体可以认为是一个物体,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人,这对于认识到客观世界是现实的、有序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永久性”是指婴儿感知到周围的人、物和自己的分离性和独立性,认识到一个充满物体和事件的世界是婴儿认知的基石。另外,孩子爱玩捉迷藏也与此有关。

2.运营前阶段/运营前阶段(2-7岁)

符号运用及游戏时光

在感知运动的基础上,他们学会用“符号”来表现具体的人和物。“符号”的使用减少了他们对特定环境和特殊工具的依赖,他们可以开始自由创作。“想象游戏”是儿童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一种活动。游戏结合了认知、情感、语言和感知运动行为,它可以促进大脑中的连接密度和未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霍维斯&数学

“三山任务”及自我中心

“三座山任务”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察视角而设计的实验,即儿童面对放有“三座山”的桌子,一个玩偶坐在桌子对面的椅子上。实验者问孩子们,娃娃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山”?皮亚杰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山的。

“三座小山任务”的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主要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还没有“抽离”自己去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和自己,所以这是认知问题,而不是儿童的“自私”行为。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各种可能,所谓的“情商”教育也是基于换位思考的角度。

受“自我中心”的影响,孩子只观察事物的一面而不是很多方面,这一面会被他放大。一个例子是有的孩子在画人的时候把腿画得和其他部位不成比例,可以说明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对腿的观察更直接;事物互相比较时,会认为长的杯子会装更多的水,而忽略了杯子的小直径。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不能分散,即同时考虑几个方面的情况,所以他们没有逻辑思维。集权限制了幼儿对社会和身体关系的思考。

还有,据我观察,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游戏时,在游戏任务中设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并不容易。大多只专注于完成一个目标,其他目标直接忽略。

3.具体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逻辑思维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通过特殊的经验获得更广泛的意义,这就是归纳逻辑。

如下图,孩子和猫在一起,会出现眼睛痒、流鼻涕、喉咙痛等。然后他会认为猫和这些过敏反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想法会采取应对反应,防止事情再次发生。

但现阶段演绎推理还是挺难的(比如三段论:所有的狗都叫,所以阿奇叫是因为他是狗)。在皮亚杰看来,演绎推理只有在青春期才会得到发展。

守恒性和可逆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事物的守恒。例如,如下图所示,A和B容纳相同体积的水。如果把B的水倒进C,孩子就不再认为C的水比A的多。在此之前,他们很难得出这个结论,也会得到这样的理解:一块橡皮泥被压成和以前一样体积的“披萨”。

同时,思维是可逆的,如a >: B,然后B

4.正式运营阶段/正式运营阶段(12岁以上)

抽象思维

在前期操作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思维虽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特征,但更多的是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或经历。在这个阶段,思维是完全自由的,个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更灵活的信息操作方式。他们不再受限于此时此地,而是可以理解历史时间与外星人之间的空。他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符号(比如X代表一个未知数),所以可以学习代数和微积分。能够理解隐喻和语言,我们可以从文学中获得更丰富的意义,想象各种可能性,形成和检验假设。演绎也是这个阶段思维的基本操作形式。

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进一步评价认知发展的程度,皮亚杰设计了“钟摆任务”实验,实验中钟摆的挂线可以调节长度,钟摆本身有几种不同的重量。让实验者判断影响钟摆摆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皮亚杰对亚当这个孩子的观察和跟踪,公认只有15岁左右的孩子才能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将设计实验来测试所有假设,一次只改变一个因素——首先是线的长度,然后是物体的重量,然后是被释放物体的高度,最后是推动物体的力——一次保持其他三个因素不变。这样,亚当就能确定只有一个因素能决定钟摆的摆动速度,即线的长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阶段,他们获得了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定计划,遵循一些方法和步骤,他们进行试错,不断提出假设问题和发散思维,并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案或可能的结果。这些都为他们以后解决科学实验问题或者现实生活问题打下了基础。

皮亚杰认知发展模型

在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儿童达到这些阶段是否与其生理年龄有关?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主要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活动”推动的,每个阶段认知发展的成就都是通过认知过程(适应/平衡->:图式)不断积累和实现的。这里我们将介绍这一认知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概念:

架构(方案)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它是我们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是我们现有知识和概念的集合。我们用图式来解释和预测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各种“思维导图”)

同化(同化)

同化是将新信息融入现有图式的心理过程。(比如地球可见物体的运动可以归结为牛顿的理论)

适应(适应)

就是因为新的信息与原来的图式不一致,所以重新构建新的图式或者修改现有的图式来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比如新情况的出现,使得爱因斯坦最终突破牛顿范式,提出了“相对论”)

举个例子,你认识一个邻家女孩,对人很友好,很有礼貌(这是一种模式),但是有一天你透过车窗看到她向你的车扔雪球。这种行为不符合你对女生的模式,不是你所期待的。但是,你可能会忽略这种行为,认为她模仿同龄孩子并不代表礼貌。你并没有改变对她的基本看法,只是有时候会觉得调皮(这就是同化)。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始于一种天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抓奶瓶、鹅卵石或探索房间的边界,以及各种有趣的活动,儿童认识到“物体的永恒性”和“事物的守恒”等。,并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准确描述(不断的同化或适应使图式更加准确和客观,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工智能“喂养”数据的思想),同时,他们发展出更好的处理周围世界的能力。

父母的“脚手架”作用

俄罗斯心理学家利维·维果斯基从另一个角度补充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把认知仅仅描述为对外界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而维果茨基把认知发展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他指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进行学习,认知技能的获得只是他们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共同活动帮助孩子内化思维和行为的社会模式,习得社会。与皮亚杰理论的自主性相比,维果茨基更强调父母在儿童认知成熟中的作用。这里有两个关键概念:

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接触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断发展的,但他们自身的能力并不太难处理。假设孩子在A级能独立解决问题,那么A级就叫实际开发区;在B级,儿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更有能力的成年人或同伴的帮助下可以解决;A级和B级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脚手架(脚手架)

支架是指在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有能力的成年人或同伴提供的有效帮助和支持。在施工现场,脚手架对建筑起支撑作用,建筑一旦搭好就要拆除。在认知发展中,支架是他人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思考和定义任务,或者提供适当的线索促进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旦学习者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脚手架就应该拆除。

从维果茨基的观点来看,儿童认知的理想发展路径是在父母(或其他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不断突破一个个“最近的发展区”。但一开始就要找准孩子目前的“最近发展区”,观察、跟踪,给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活动(游戏)。真是煞费苦心的事情。就像给孩子买了很多次玩具。小时候因为不懂事,买了小颗粒的乐高玩具。结果他稚嫩的双手很难抓住这些小颗粒,主题也很复杂。最后,他必须根据图纸来建造它们。他从未参与。这个玩具对他有什么意义,也只是增加了他买玩具的挫败感。因此,任务的适当性也至关重要。

皮亚杰的四阶段理论虽然提出了一个路标,但是时间跨度很长,更像是一个框架。只有他们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才有意义,而不是“常态”。因此,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活动,以确认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挑战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这些活动(游戏),孩子们不仅可以确认自己

参考: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戴安娜·帕帕拉等人人民出版社。

发生认识论原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961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